|
||||
|
||||
一 印象中,最初知道天鹅洲,是缘于一个坊间笑话。某人从江陵郝穴码头坐船去沙市,待船靠岸后,他一下蒙了,“怎么一年没来沙市,这里就长出一座山来?!”这位老兄的困惑引得众人大笑。原来,本该乘坐上水船的这位老兄,不知当时犯了什么迷糊,竟然坐的是下水船,他看到的是位于江陵下游的石首笔架山! 正是从这个笑话中,我开始关注石首,继而听人介绍石首有个天鹅洲。位于石首市长江北岸的天鹅洲是长江中下游保存最完美、最具独特性的故道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域辽阔,洲滩成片,草木丰茂,一遍翠绿,是中国内陆地区罕见的天然优良牧场,全国甚至世界最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最具优势的地域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境内建有麋鹿和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样的地方,在世界上也属难得一见。 在没去天鹅洲见到麋鹿和江豚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因为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近乎绝种,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约200-300头。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20世纪90年代,中英启动麋鹿重新引进项目,选定石首天鹅洲2.3万亩湿地为首个麋鹿野化放归基地,麋鹿重回故乡。 白鳍豚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属国家级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熊猫”、“长江女神”、“东方美人鱼”,有2000多万年进化史,素有“活化石”之称。1992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在石首天鹅洲一带建立豚类国家级保护区。经过专家认证,天鹅洲已成为世界上对鲸类动物实行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范例。 天鹅洲资源丰富,动植物品种繁多,拥有野生动植物568种,仅野鸟156种,除麋鹿、江豚(白鱀豚)外,还有白鹭、猴面鹰、中华鲟、娃娃鱼等国家(或省级)珍稀保护动物。要说去过天鹅洲,通过资料查阅的方式对天鹅洲才有了基本的了解,这可算作是第一次。 二出于好奇,去天鹅洲,赏麋鹿奔腾之姿,江豚逐浪之态,一直 是我心中珍藏多年的念想。2020年11月18日至20日,长江生态文学创作研讨会暨高级研修班在石首市桃花山举办,我有幸参加了学习,却因时间紧凑,终究还是未能赶到芳草萋萋、风光迤逦的天鹅洲,未能领略到麋鹿奔跑的风姿和江豚天使的微笑。虽然第二次去天鹅洲的计划没有实现,但从齐聚石首的作家们创作的一批生态文学作品中,我对麋鹿、江豚,对天鹅洲却多了不少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菡萏老师的《窗外的风车》中,我看到:“那些鹿很可爱,顶着树杈般优美的角,或拥抱亲吻,或奔跑追逐,不管是争斗还是友爱,都是坦诚的。一千多只身影,淌过溪流,奔跑跳跃,蹄下溅起水花,浩浩荡荡,壮观极了。胜出的麋鹿王,肌肉抖动,喷着热气,鹿角顶着青草独自奔跑着……一家三口的江豚,脑袋圆滚滚、黑溜溜、肉坨坨的,欢蹦乱跳,强劲有力的身姿,憨憨的,可爱极了。” 在《汀洲萋萋麋鹿鸣蒹葭苍苍白鹭飞》中,伍美菱老师回忆:“河滩里有成片的麋鹿在嬉戏,虽然看不清它们的神态,但能感受到它们肢体的随性与自在……一大片白鹭突然从汀洲处振翅而起,扑啦啦飞向天际,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渐渐成为天边的小黑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好一副安宁、祥和、生动的原生态画面!” 在《背着井行走的人》中,未曾谋面的余公老师告诉我,她读出了石首山的别致、水的韵味:石首的山,是极为舒缓且深情的,甚至是滴翠的。石首的水,碧波荡漾,姿态妖娆。在长江里奔流,任江豚欢闹嬉戏;在滩涂上盘桓,任麋鹿轻踏扬蹄。 读《曲终云未散江上数峰青》,我随贾建国老师一道,沿着袁中道当年走过的足迹,在大江流至石首那一段的江面,揭开石首绣林神秘的面纱…… 从鸿沛、汪剑平、王昌赋、杨万安、刘克文诸位老师的诗作中,我更是读到,创作生态文学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大家对生命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和敬畏之心。正如余公在《背着井行走的人》所言,“当你看到有三千年繁衍史的麋鹿,看到它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目光,依然坦然清澈,而你我却不停地迷离躲闪……在无言的对视中,你会发现,是我们忘记了来路,迷失了方向……尽量把自己还原成当初来世时的模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独善其身的方向努力,桃花山之行的意义,也就明朗起来。” 第二次去天鹅洲,虽然未能如愿,但从各位作家的作品中,我读到芦苇、沙洲、夕阳、涛声,读到低吟、哀鸣、啼哭、泅渡,于我,这都是难得的收获。其实文学说到底就是写乡愁,关注自己的故乡。从故乡中汲取创作灵感,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共存共荣,让山更青,水常绿,许是生态文学创作的要义,文学,不就是该有这样的功能? 三 各位作家的作品中,有美好,有反思,更多的还是祝愿。曹歌老师在《弘扬长江文化讲好生态故事》中提到,“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正在铺展,我们既是参与者、书写者,也是讲述者、记录者,我们在路上,我们再努力!谢均焱老师在《荆江撷翠话石首》中畅想,我们和麋鹿一起守候春天,和江豚一起畅游荆江,和天鹅一起翩翩起舞,和桃花一起点缀时光。这些令人欢欣激越的文字,不断地强化着我去天鹅洲的念头。 近几年来,生态建设已成荆州发展共识,曾经的“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蜕变为“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生态之美更成为水韵石首的一张耀眼名片。眼下,在洲滩纵横、水草丰盛的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有1600余只麋鹿,近百头江豚,还有丰富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和鱼类。这里的每一根芦苇,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每一颗沙粒,都需要我们去呵护。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不难想象,在变得更加美丽的天鹅洲,滩凃湿地上,成群结队的麋鹿时而驻足回望,时而踏水扬蹄,江面余晖下,憨态可掬的江豚时而水中跳跃,时而逐浪翻滚,丰盛的植物群落,还有各类嘻戏飞翔的水鸟,那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令人神往的天鹅洲,我已不再陌生,但百闻不如一见,我会去第三次。我相信,第三次去天鹅洲,定会有新的不同。我更相信,这如同一座绿色生态宝库的天鹅洲,也在等待更多的人去发现它无尽的美。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鹅洲! □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