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散文• 邂逅石首,缘于石首市政府、市文联、市作家协会主办,荊州市文联及作家协会联办的一次长江生态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活动。 石首地貌极富水乡特色,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而得名。石首大多数地名的出现,是数千年来它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的交融与演绎的结晶。 石首市到处是青山绿水。山,青青葱葱;水,碧波漾漾。原生态纯天然的景致无不令人着迷。一踏进石首这座美丽的城市,首先看到的是桃花山。桃花山位于石首市东部,北枕长江,东望洞庭。280座大小山峰峰峰相连,四十五里,斗折蛇行,蜿蜒起伏。桃花山宛如一个多情的女子,一颦一笑,让人们的心中溢满了春风。 去时虽然天降细雨,却处处呈现出一派清新、葳蕤的气息。据说每到春天,桃花绽放,漫山遍野芬芳四溢,粉红的桃花挨挨挤挤,让游人止步,令旅客倾心。 桃花山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即使雨季,桃花山也英姿焕发,远看青黛如画,近看青春俏丽,好不惹人喜欢,好不令人陶醉。细想桃叶碧绿,桃花缤纷,真是别有一番天地,叫人油然想起曹雪芹的那句“花绽新红叶凝碧”。 桃花山有个生态园酒店,结构精美、服务一流。生态园酒店坐居山间,与桃花为邻,实可谓“风情万种”。 人间桃花山,世外桃花源——这一点都不假。桃花山生态园位于石首市桃花山镇仙人洞脚下,占地300余亩,该园区由绿色生态休闲山庄、自然景观仙人洞和蓝色三菱湖水上游三景组成。观之游之,雅韵多姿,古色古香,引人遐思!天晴有美景,下雨有览车;包接包送,热情周到;人面桃花相映红,让人倍感温馨! 石首的天然宠物还有麋鹿。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区,南面紧接长江,北面和东面为长江故道环绕。麋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湿地生态系统中特有的大型食草动物,是当地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石首的麋鹿单纯漂亮,水韵石首是它的家乡。它在园区自在无比,栖居数量达全国的三分之一。保护区作为麋鹿回归自然的实施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种群。因季候原因不能接近它,我们去了麋鹿保护区展厅。讲解员详细的解说和推荐,让我们了解了麋鹿的历史和近况,获得许多与之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一看便知它们正在与人类和谐共处,让我们更加喜欢这具有灵性的小动物。 麋鹿据说也有好斗的一面。它们争王争霸,在位的时间却可能很短,但它们非常努力。得胜的麋鹿还很机智,在位时及时设法打扮自己,以引起异性的注意,并趁机求偶。我看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麋鹿,觉得它们天生也有人的品性,它们也在渴求生存,而且是有限范围内、有质量的生存。虽然觉得动物和人的差距太大,但它们的追求也是值得认同的。“行逐岩前麋鹿来”。从古至今,麋鹿还代表着吉祥喜庆。在古代,但凡逢年过节或遇大事时,大家都喜欢用它来表示祝贺和祝福。它既是神奇之物,也是吉祥之物,是来之不易、颇受欢迎的珍贵礼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那些狩猎者,虽然现在越来越少了,可爱的麋鹿已经被保护起来了,但我还是想说一声: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要尊重他们,呵护它们;用爱心和友善与它们相处,让它们信任我们,让生态永远自然美好! 再来看看天鹅洲江豚。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河段。美丽的荆江滋养了江豚,它们活泼俏皮。3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作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它的种群规模正在扩大。只见饲养员轻轻投食,江豚马上就出现了。它们欢畅游动,时起时落。仿佛饲养员是它的家人,一呼即应,它们时时在水面上跳跃。我们一看就明白了,江豚对人类毫不设防,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只要您来荆江,您就可以近距离看见它,对它们赋予人类的信任与依赖,您肯定会感动;也会更加心生怜悯,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 石首的美食得天独厚。久闻大名,我们有幸吃到了荻笋和笔架鱼肚,真是大饱口福了!荻笋也称柴笋和芦笋,是一种纯野生的天然植物。平时我们也偶有吃到,但很少能有像石首荻笋这样口感细腻的笋类。乍看颜色略淡,实际上是因为它嫩,吃进嘴真是又脆又嫩,还不是很硬的那种。感觉好咬,还特别香,真是别有风味。 而笔架鱼肚,是对石首鮰鱼鱼肚的特有称呼。据介绍,“笔架鱼”体型较大,长一米左右,重约七至二十斤。它得名于鳔的外形和镶嵌在鳔内的红色纹理,酷似长江岸边的石首笔架山,因此独具特色。笔架鱼肚烹熟后呈淡黄色,感觉特别新鲜,一眼望去,新颖别致,让人看了就有食欲。生态园酒店真善于推广,汤一上,服务员马上不失时机地给每位嘉宾都盛了一小碗,唯恐有人遗漏。吃了一口笔架鱼肚,再喝一口汤,真是鲜美无比!汤里面所品出的,也是纯天然的味道。我们洪湖也是鱼米之乡,每种鱼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但这种鱼肚汤,我还真是第一次尝到。我把一碗全吃完了,不然感觉真是暴殄天物! 荆江美,石首美,石首的生态最美!桃花山香飘四海,麋鹿珍奇少有,江豚娇憨动人,模样十分可喜;荻笋、鱼肚都精彩,笑迎天下众游客! 作者简介:叶桂秀,湖北洪湖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网认证作家。 □叶桂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