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玉莲 在新征程中,荆州如何争当江汉平原新发展格局的领军城市,如何争当新赛道的领跑者? 建议打造新一轮大发展的主战场,对接省委“一主两翼”新战略,融入“宜荆荆恩”一体化发展,将荆州经济发展功能定位为江汉平原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领军城市和重要战略节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内生发展的主市场,继续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加强消费场景打造和消费平台建设。争取多方投资,打造新老基建领跑发展的主现场,争取国家和湖北省基建、新型城镇化,重大交通、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加快对外平台建设,打造开放开发的主磁场,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记者安娇姣整理) |
|
 |
□原张伟 “十三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短板。因此,“十四五”时期,要补齐短板,力争上游。 建议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明确“十四五”知识产权工作目标,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创新培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项目培育孵化工程;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完善奖励扶持政策,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维权援助机构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执法。 (记者张致远整理) |
|
 |
□王耀斌 荆州机场即将正式通航,投用后将成为江汉平原连通国内各热门地区的“空中廊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建议我市提前谋划、科学布局,做好“四篇文章”。依靠项目建设、产城融合、政策扶持,打造高端产业制造核心区、现代物流核心区、生态文旅核心区、综合服务核心区,做好发展理念文章;市区两级深入研究,充分考察,进行产业筛选,做好项目招引文章;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加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力度,做好产业升级文章;加快完善生活、生产配套及基础设施,加快发掘旅游资源,做好产城融合文章。 (记者佘海艳整理) |
|
 |
□王景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市1485家企业和80家商会,为各级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捐款捐物达2.9亿元。同时,我市民营企业在及其艰难的处境下努力复工复产。 通过走访和座谈,我们了解到,荆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有物流成本提高、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等。 建议我市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落实好稳企惠企政策;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荆州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地方。 (记者王子瑶整理) |
|
 |
□刘小勇 荆州是农业大市,是湖北省优势农业资源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是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重要抓手。 根据“一城三区”发展格局,荆州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均规划在高新区,应将这些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在荆州高新区打造辐射华中地区和两湖平原、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农副产品贸易中心。 同时,充分利用各县市区的资源、区位优势,建设若干农产品专业市场,避免重复建设,实行错位发展。通过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起到“建一个市场、兴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记者刘思楫整理) |
|
 |
□王博 精准扶贫工作即将进入新的阶段。为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应在体制机制、组织、职能等方面推进二者有效融合衔接。 建议高位统筹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机构改革和体制优化调整,完善组织体系;要调适制度与政策体系,稳妥推进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由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构建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要改革完善评估考核体系,实现精准扶贫考核到乡村振兴考核机制体系的转化衔接;要加快各级政府角色与职能转变,加大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孵化与招引,加大乡村振兴人才的招引与培育,促进更多新技术、新业态到农村发展。 (记者荆文静整理) |
|
 |
□肖生娥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有:部分群众对改革、股份合作社运行存在疑虑;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没有理顺;集体经济组织标识牌的内容及挂牌位置没有统一等。 建议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乡村振兴,建立产权清晰、运营规范、利益分配合理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度,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大配套政策落实力度,妥善处理合并村集体资产,协调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化解矛盾,促进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记者张致远整理) |
|
 |
□刘青 荆州高校云集、农业发达、轻工业基础良好,适合新媒体经济创业起步。荆州应在新媒体经济领域大作文章,引领产业升级转型,进而以数据赋能荆州发展。 建议以霍尔果斯模式建设新媒体产业园,吸引以新媒体为创作平台的各类文化公司入驻。引进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荆州,大公司拉动当地经济之强大推动力可见一斑。对于本地的网络专栏作家、短视频创作者、城市服务号运营者、直播带货账号运营者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让他们形成矩阵抱团运营。鼓励本地高校发展新媒体专业,鼓励学生参与新媒体创业社会实践,培养新媒体经济从业人才。 (记者安娇姣整理) |
|
 |
□邹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根基。近年来,我市在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人才队伍问题仍然是制约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建议拓宽引进渠道、优化招录流程、完善优惠政策等措施,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引进机制,确保人才招得来;提高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优化职称评审和岗位晋升渠道、设立基层卫生工作奖励津贴,健全社区卫生人才激励机制,确保人才留得住;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强化医联体建设、用好市内外医学教育资源,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用得好,真正培养一批能满足基层群众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队伍。(记者佘海艳整理) |
|
 |
□杨学武 作为我市唯一的地级市老年病医院,荆州二医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医养结合”经验。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拟将荆州二医整体搬迁至沙北新区。届时,可以二医为主体,向外辐射县市医疗机构、城区社区服务中心,组建荆州市老年医疗联合体,积极探索“医养+康养+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新模式,建立完善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沙北新区老年病医院建设将充分整合我市老年病诊疗资源,大幅提升我市老年病诊疗能力,产生医养结合示范效应、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效应、健康促进的社会效应,为荆州市、湖北省乃至全国提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荆州模式”。(记者刘思楫整理) |
|
 |
□李秋明 自2018年我市启动“关改搬转”工作以来,全市共梳理沿江化工企业76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18家,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11家。 针对企业关改搬转过程中及之后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要安全处置企业遗留固体废物;加快摸清遗留污染地块情况;组织开展关停搬迁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分类有序开展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加强场地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监管;严控污染场地流转和开发建设审批;加强多部门沟通协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搬迁关停工业企业应当及时公布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记者王子瑶整理) |
|
 |
□万震宇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两年来,我市物流业发展较快,成效明显,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建议坚持优质服务保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物流领域收费监管,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吸引物流企业在荆州集聚;打破条块约束,建立跨行业综合运输协调联动机制,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搭建平台推动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建设现代化运营体系;培育标杆企业,推动企业提档升级,为荆州现代综合交通物流的建设打下基础、贡献力量。 (记者荆文静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