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9版:辉煌十三五-荆州区成就巡礼

第A009版:辉煌十三五-荆州区成就巡礼

砥砺五载破浪行潮头逐浪正扬帆
——荆州区马山镇“十三五”发展综述

    马山镇鸟瞰

    回眸“十三五”奋进历程,马山镇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真抓实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持续推进重点民生工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蔡桥菱角湖湿地公园

    枣林村茭白获丰收

    马山民歌志愿者文艺小分队进行现场表演

  党建引领有力凝聚奋进力量

  “十三五”以来,马山镇党委切实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加强。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抓牢党建基础工作,每月15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全面推进“红色阵地”建设,2019年打造双垱村、枣林村、蔡桥村、联山村4个区级示范点,2020年实现其他村(居)“红色阵地”提档升级,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党建品牌更加突出;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层层考察审核,“十三五”期间培养积极分子500余名,发展党员78人;挖掘年轻干部,充实后备干部,培养后备干部累计50余人,进入村(居)“两委”干部队伍19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组织开展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全镇12家机关镇直单位和116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广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和担当精神明显增强。普及农村广播“村村响”,马南村党支部书记在荆州区“红色广播员”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组织拍摄的《家住马山坡》荣获全省第十八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优秀奖。

  “党建+”作用促进新格局。按照党建红色引领新常态,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创新服务惠民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锤炼基层扶贫干部,2018年换届选举中,有2名扶贫专干当选为村支部书记,1名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党建+产业”方式,以支部为平台,吸纳市场主体进乡村,支部党员带头种植,打造马山绿色农业优质农产品基地,枣林村茭白合作社、双垱村绿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安碑村安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村级合作社吸纳部分村民就近务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致富;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各党支部发挥退休干部、老党员、无职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老党员参与到村里难点纠纷、邻里矛盾调解、问题评议等,“党建+调解”显成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党员参与到政策宣传、沟渠清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各个方面,传递红色马甲的“红色力量”,带动群众积极性;抓党建促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最美抗疫家庭”“平安家庭”“最美退役军人”等文明评选活动。

  战“疫”党员呈现新风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镇共24个基层党组织、58名村“两委”、24个后备干部、400多名党员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村委会及卡口设置了59个党员工作岗,并成立了15个党员突击队,共挖掘报道16例党员先进事例,全镇党员纷纷自愿捐款,总捐款额达15万余元;防汛救灾期间,领导党员干部迅速对接重点河流、湖泊,镇村组织党员群众共计300余名,开展巡堤查险,全镇共防守31天,储备编织袋3.8万条、木桩3500根和砂石料247立方。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不惧风险、坚守岗位,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展现了马山镇党员干部敢打大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之基

  面对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新形势,马山镇上下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经济提质扩量,兜住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底线,守牢粮食安全,开创高效农业新局面。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镇共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05万元,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亿元。全镇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抢抓“三个合作社”试点推进契机,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理,放活农村生产要素。指导蔡桥、双垱、马南、阴湘城等村积极对接市场主体,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2017年,马山镇“北湖鳙”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设施建设得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马山镇向上争取总投资438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实总投资280万元的中央级和省级小型水利设施维修管护项目;施行马南村等4处泵站新建改建工程;收回4座小型水库、2座湖泊的养殖经营权。改善灌溉面积1.96万亩,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2万公斤,新增棉花3.52万公斤,新增经济效益573.2万元。全镇试点农户无害化厕所改建4215个,农村公厕改建17座;投资近3000万元实施了全域范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心集镇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使用,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顺利完成,于2017年通过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马山镇污水治理工程厂区、管网一期顺利完成,二期工程进入刹尾阶段;农贸市场进入实际规划选址阶段。

  民生事业实现新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做好疫情期间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面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临时救助500余人,帮助特困人员300余人;全面推进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工程,启动中心福利院食堂和特护房改造工程,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城河、凤林、蔡桥、梅花湾等村的“老人儿童快乐之家”建设项目;扎实开展44户计生特困家庭帮扶行动,每年节假日到特困家庭进行慰问;镇卫生院新院建成即将搬迁,村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全面完成,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综治工作呈现新成效,2019年被评为湖北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

  聚焦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

  “十三五”期间,马山镇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重要文件精神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坚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户难题清零新常态。镇党委书记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的要求,深入贫困户家中,查看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实情,聆听贫困户实际需求,解决突出问题。截至2020年底,镇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户1237户,遍访完成度100%,帮助贫困户解决落实养老保险问题、住房问题、生产问题、医疗问题等实际问题109个。

  脱贫攻坚收获新战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一体化”整改落实工作。“十三五”期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55.92万元,建设项目116个。全镇贫困户1237户3959人已全部,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村组公路全部打通,农田排灌问题得到缓解,公共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农民生活更加便利,农民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日趋活跃。

  特色产业收获新成效。逐步建立起优质稻种植、稻田综合种养、再生稻种植、苗木种植、瓜果种植、水生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各类带贫新型经营主体159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帮扶、就业务工、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103户,特色产业带动率达99.6%;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率达89.1%,培育致富带头人25人,带动407户贫困户发展,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5146元增长至2020年的13505元。

  生态持续巩固乡村秀美如画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积极动员全镇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强化政策工作责任落实意识,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马山开好局起好步。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全镇绿色防控面积超过3万亩,农药减量10%以上;建立水稻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示范区3个,示范面积3.5万亩。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真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对44个畜禽养殖厂(户)进行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和督办,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采取不定期巡查,防止复养反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清缴和家禽免疫工作。

  “一村一品”建设新境界。全镇以枣林村阵地为试点,打造引领乡风文明的文化中心,形成旅游观光环线,沿线治水博物馆、马山民歌传承基地建设基本完成。突出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以双垱村阵地为试点,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心,果之韵——亿润——棚架梨沿湖瓜果采摘园初具规模;以蔡桥村阵地为试点,打造“红色文化+水文化”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接待瞻仰党员群众超万人;以联山村阵地为试点,打造菩提泉景区——范家老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承办全市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交流指导人数达2000余人次。

  文明创建促进新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让乡风民风“好”起来;建设文化墙,让行为准则“立”起来;办好文艺活动,让乡土文化“活”起来;打好“文化牌”,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与资源优势,让马山民歌唱起来。“十三五”以来,马山镇积极开展道德讲堂、百姓宣讲等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观看先进事例,诉说身边故事等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尚。积极开展文化创建工作,2018年马山镇被评为湖北省楹联文化镇。

  马山民歌传唱新高度。“十三五”期间,马山镇广大马山民歌文艺爱好者创作了文艺作品40余首,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民歌爱好者在短短4天时间内就创作防疫抗疫作品12件,《乡村抗疫斗志坚》等作品唱响学习强国。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马山民歌志愿者文艺小分队,参加各类汇演120余场次;2020年统筹资金67.8万元对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提档升级,极大的改变了阵地和群众文化活动环境;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5人,马山民歌“六进”传承基地4家,传习所1所,马山民歌队12支,新发展马山民歌传唱队员1000余人。

  蹄疾步稳谋发展,笃行致远开新局。回顾“十三五”,马山镇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精彩,用汗水挥洒人生,谱写出一幅幅华丽的篇章。“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谋划制定好马山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就是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乡村振兴实施机遇,强化政策工作责任落实意识,着力争创“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奋力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