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激活创新“源动力”
荆州开发区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开新局

  □驻荆州开发区记者刘娟王大玲通讯员郑君

  开栏语: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荆州日报社再次组织记者深入基层,开展2021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充分展现全市各行各业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建功“十四五”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为荆州“转型赶超、加快复兴、绘就新画卷”营造昂扬奋进的浓厚氛围。

  即日起,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敬请关注。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公示结果获悉,荆州市嘉华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用于页岩气开发钻井的油基钻井液”专利拟获金奖,成为该奖项升格为省政府奖后,获得首届专利金奖的20项专利之一,嘉华科技也成为是荆州唯一一家有望获此殊荣的企业。

  喜讯传来,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标感到一丝欣慰,这是对公司多年来坚持创新发展的再次肯定,“这次获奖的专利技术,此前还曾获得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厂区里,科技人员的研发仍在继续,车间里的生产线高效运转着,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2020年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大年。面对疫情、汛情和复杂经济形势叠加冲击,荆州开发区在助力企业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同时,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发力知识产权保护事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0年元至10月,荆州开发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260件,新增各类专利授权总数629件,3件专利申请国际专利PTC(国际专利保护授权),实现辖区内零的突破,全区专利保护工作创历史最好成绩。

  知识产权量升质增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去年以来,荆州开发区加强引导,提高企业认识,强化创新意识的同时,知识产权量升质增。

  嘉华科技此次获奖的专利自2011年启动研发以来,已为企业创造不小的经济效益,更提高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2011年,我国发现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由于国内技术缺乏,开采公司只得引进美国的油基钻井液技术。许明标带领科研团队经过9个月攻关,成功研制出“水土更服”的国产技术和配方。

  从2013年到2019年12月,这一技术在中石化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石油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和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600余口井中得到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产品也得到不断完善。

  创新的成果和精神需要被保护。嘉华科技专注技术的突破,也注重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许明标说:“近年来,公司共申请50余项专利,有27项获专利授权,其中2020年申请9项专利,获专利授权11项。”

  嘉华科技成为开发区企业长期坚持和注重知识产权工作的缩影。去年以来,更多的企业加大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不菲成绩。全年,全区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28件,有效发明专利授权25件;截至2020年11月,“十三五”期间注册有效商标达1437件,超额完成到1000件的五年规划目标。

  知识产权“卫士”护航企业发展

  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荆州开发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局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核心,出实招、办实事,鼓励更多企业学习嘉华科技,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怎样助力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水平?部门换位思考,主动服务上门,调研了解企业在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制定“四书五进”活动方案,组织党员干部进窗口、进企业、进商场、进园区、进乡村,讲解注册建议书、运用指导书、管理提示书、保护警示书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企业认识,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

  “有的企业在专利申请及专利侵权方面存在‘痛点、难点、堵点’,我们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地帮扶措施。”该负责人说,该局因情施策,定期组办商标法律法规培训、研讨会,为企业解决共性问题;通过上门服务等方式,解答企业个性化难题。

  如今,开发区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越发重视,“很多企业从被动保护,到如今主动咨询政策,申报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参加评选。”该负责人说,未来,该局还将大力推进企业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争名创优,完善品牌建设发展平台,树立质量标杆,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智造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