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4版:综合新闻

真心真情铺就脱贫致富路
——记监利市驻三洲镇沙堤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柳连山

  □记者李天然通讯员吴立金袁欢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三年时间,我不光还清了3万多元债务,如今手里还有2万多元积蓄。”贫困户肖元义打心底感谢党的帮扶政策,更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柳连山对他家的大力支持。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正是在柳连山的带领下,监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三洲镇沙堤村扶贫工作队一班人以村为家,扎根乡村3年,一心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工作队长柳连山更是成为当地群众有口皆碑的“大好人”。

  以心换心摸清实底挖穷根

  监利市三洲镇沙堤村地处长江之滨,辖9个村民小组,682户共2952人,有耕地面积10587亩。

  2017年,该市国土资源局驻沙堤扶贫工作队队长柳连山带着周世立、杜磊背着行李进驻该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场景:泥泞的小路坎坷不平,墩前屋后垃圾遍布,不少农田撂荒,老百姓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柳连山的心沉沉的。一进村,他便走村串户,认真摸底调查,半个多月时间,工作队和村干部一道,基本摸清了家底:该村有贫困户71户280人,80%的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还有20%的是因为没有技术,缺资金,没门路而致贫。

  现年45岁的赵和萍,34岁才成家,妻子智力低下且患癫痫病,不能从事农活,两个孩子均在读书,上面还有七旬老人需要照顾,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身上。七组贫困户闵和平,45岁的他至今还孑然一身,和八旬老母相依为命,3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平房墙裂壁歪,风雨飘摇……每个贫困户家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看到这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贫困户,柳连山暗暗发誓:一定穷其所能,改变村民的生存状态,不让一个贫困户输在脱贫路上。

  倾力帮扶选准产业奔富路

  沙堤村是一个纯水稻种植区,1万多亩耕地几乎全种水稻,村民投入大、投工多、收益少。

  看到成片的水稻田,柳连山决定引导贫困户发展“虾稻连作”。他和村委会一道,首先实施“智力扶贫”,邀请水产、农业专家进村“传经送宝”,现场为老百姓解难答疑,发放养殖资料。

  哪家缺资金,柳连山便跑上跑下帮忙申请小额贷款;哪家虾池要水,他便帮助放线放管子抽水;哪家虾池出现病害,他便请来专家帮助解决问题。

  赵和萍在他的引导下,挖了10多亩虾池,柳连山积极为其申请小额扶贫贷款1万元。2018年,赵和萍纯收入达3万元。

  2019年,尝到甜头的赵和萍,又流转10亩稻田发展“虾稻连作”。生活刚有起色,谁料厄运再次降临,赵和萍患上肝硬化住进了医院,而每天喂料、取虾的体力活,因老婆体力弱,无法代替。

  柳连山二话没说,把他家的农活全部揽下了,除了同几个队员轮番上阵外,还和几个队员捐资3000元,请专人帮助照看龙虾池。几个月的付出换来硕果累累,赵和萍除医药费全额报销外,还靠养殖龙虾赚了7万多元,他逢人便说:“柳大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更是我的救命恩人。”

  目前,全村70多个贫困户养虾面积达1500亩,全村的“虾稻共生”面积也达8500亩,亩平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

  沙堤村湾子林面积较大,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柳连山看在眼里,谋在心里。他向局里争取10万元资金,对湾子林大刀阔斧复垦改造,全面种上红心柚,采取村民种植、村集体管理、收入平均分配的模式,目前已建起10亩700株红心柚种植基地,年可实现收入13万元。

  一次偶然的机会,柳连山得知种植中药材大有“钱”图。于是,他与村委会一班人商量,鼓励引导中草药种植大户姜同心成立瑞茎中草药专业种植合作社,让贫困户带土地入股,村里多方筹资40万元,对农田进行改造,并流转土地200余亩。目前,23个贫困户成为该社社员,真正实现了“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三赢格局。

  发挥优势偏僻乡村换新颜

  三洲镇地处长江干堤外滩民垸,地势偏僻,交通闭塞,长期饱受水患之苦。

  该如何解决路难行、田难种的现状?柳连山凭借多年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的经验,对沙堤村和周边几个村可供复垦的荒废土地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决定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靠项目,变废为宝,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更大实惠。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局党委大力支持,为让项目尽快落地,柳连山跑上跑下,好不容易回城关一趟,却没空回家看一眼老人和小孩,真可谓“三过家门而不入”。人黑了瘦了,但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近几年来,柳连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73万元,复垦新增良田110亩,新建桥梁两座,新修通村水泥路2公里,机耕路4公里,改造老墩台拆迁重建17户。

  贫困户闵和平无钱改造所住的老房子,柳连山为其筹资4万元,又通过开家庭会,请其兄弟姐妹帮工出力。2018年春节,闵和平搬进了新家,他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住新房不忘国家政策好,奔富路铭记扶贫情谊深”,以此表达对柳连山等扶贫工作队员的感激之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