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 王大玲 “快看,在那边,快拍下……”1月30日11时38分,当一架南航空客320客机从荆州沙市机场驶离跑道、冲上云霄,慢慢由近及远时,在航站楼站前广场的彭后俊和妻子石萍一路小跑,寻找最佳位置,记录这历史性时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荆州沙市机场通航,对彭后俊夫妇来说,意义非凡。 2014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将岑河场址作为湖北荆州民用机场的推荐场址。作为岑河镇畜牧场居民的彭后俊,虽然对居住了20多年的老屋充满了不舍,但为了支持家乡建设,他和家人主动配合政府做好征迁工作。 后来,因为建设需要,机场方选定彭后俊的老屋作为临时气象观测站,并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担任气象记录员一职。 “我愿意!”虽然是个未知领域,但彭后俊想为机场建设贡献一己之力的热情战胜了最初的忐忑。到宜昌进行专业培训后,他穿上了印有荆州沙市机场标志的职业装,只身一人走进临时气象站,成为气象“守台人”。 每逢遇到突发情况,他总能临危不乱地处理。他的付出,得到了机场方的肯定。直至2020年8月,该项工作正式移交,彭后俊才结束了坚守该岗位的日子。 “机场的跑道就在我们以前老屋的地方呢,这种感觉真的很特别。”彭后俊的妻子石萍看着天空中越来越小的飞机,仍不愿意放下手机,继续拍摄。 “我们原是农民,但没想到能以这样的方式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真的很幸福,也很幸运。”彭后俊夫妇表示,机场从开工建设到竣工,再到通航,他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建设者,对机场充满了感情,对荆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机场是新时代荆州发展的新动力源,相信荆州肯定能腾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