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荆州区新闻

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荆州区六届人大五次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召开

    荆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

  本报讯1月30日,荆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区长全运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21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建设荆州城市核心区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奋力谱写荆州区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区委书记周昌俊宣布大会开幕。

  大会指出,过去的一年,是荆州区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千年梦想与百年目标交汇,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指挥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奋力打赢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守牢了社会稳定红线,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交出了一份让上级党委政府满意、让全区人民引以为傲的英雄答卷。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的起始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新的一年,荆州区将坚持工业兴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发展高端商贸,着力打造品质新城;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全面汇聚发展动能;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全面加速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坚决守卫人民健康;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加快建设美丽荆州。

  大会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9%左右,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2300元、35100元,县域经济水平进入全省一类县市区前10。

  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主要是: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建成工业强区、商贸强区、旅游强区、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体育强区和健康荆州区、美丽荆州区、平安荆州区、数字荆州区、法治荆州区。

  大会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世国受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区人民法院院长苏丽兰作荆州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易贤准作荆州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表决了区政府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满意度测评办法(草案);表决区政府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投票表决办法(草案);表决了选举办法(草案)。

  会后,各人大代表分团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荆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荆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荆州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区政府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区政府2021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情况的报告》等内容。

  又讯1月29日,政协荆州市荆州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区委书记周昌俊,区委副书记、区长全运宝等区领导应邀参加会议。区政协主席李学军代表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区政协副主席代金国向大会报告提案工作情况。全区191名政协委员共聚一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荆州城市核心区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议政建言、共谋良策。

  周昌俊代表中共荆州区委向大会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区政协一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十三五”发展成效明显,疫后重振的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取得重要进展,党的全面领导在大战大考中不断加强。区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紧紧围绕大抓工业、城市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十四五”规划编制等中心工作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履行三大职能,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全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昌俊强调,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两区”建设的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区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为各级党委政府献计出力;要始终坚持团结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要始终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全区各级党委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供有力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同政协组织的联系配合,密切与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沟通协作,主动提供支持帮助,形成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强大合力。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