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卫平 楚国原本只是一个弹丸小国,后崛起于春秋时期。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在强大的国力支撑下“问鼎中原”,从而确立了楚国的霸业。而就在此时,雄心勃勃的齐国国相管仲,要想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第一个迈不过的坎就是楚国。 俗话说,春秋无义战。将军们认为,要制服楚国,当然要靠战争啰!于是,齐国的大将军们纷纷向齐桓公请战,想用重兵威慑楚国称臣。但是,齐国国相管仲则另辟蹊径,施了一条妙计。 当时,楚国的国力与齐国旗鼓相当,为了削弱楚国的国力,管仲就来了个“公贵买其鹿”之计。 据《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记载,管仲说服齐桓公同意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三管齐下: 一方面,通过民间买卖贮藏了大量的粮食; 一方面,派左司马伯公率民夫到庄山去铸造钱币;另一方面,在齐国营建了百里鹿苑。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2000万钱到楚国购买麋鹿。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麋鹿在中国是个稀缺动物,只有楚国才有。由于遍地都是麋鹿,在楚国2枚铜币就可买一头。 听到齐桓公好鹿的消息,楚王非常高兴:“麋鹿不过是一群害物,是明君所不肯要的。现在齐国要用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真是楚国的福分。上天简直是要把齐国送给楚国了!”对此,楚王特别地兴奋,他想,十多年前卫懿公因为好鹤而亡了国,齐桓公好鹿必将蹈其覆辙。为了搞垮繁荣昌盛的齐国,便通告全国,要百姓放下手头的农活,尽快猎取生鹿,换取齐国的财宝。 管仲一见楚王上了当,便安排到楚国收购麋鹿的人对楚国商人说:“你只要能贩来生鹿20头,我就给你100斤黄金;你要是加10倍,我就给你1000斤黄金。” 其实,不用楚王下令,楚人见卖一头麋鹿的钱能买几千斤粮食,谁还去种地!就连官兵也停止训练,偷偷去抓麋鹿。 在这样的重赏政策激励下,楚国上下兴起了全民抓麋鹿的热潮。 一时间,楚国的男人们为猎鹿住在野外,妇女为猎鹿而住在路上。 于是,楚国特有的麋鹿,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齐国。就这样,楚国狠狠地发了个“鹿财”。 就在楚国上下哈哈大笑数着钱时,楚国却因田地荒芜,开始闹起了粮荒。 管仲立即下令封闭了边界上的关卡,不再与楚国通商。楚王心想,老子国库里多的是钱,老百姓手里钱也多,还怕什么?便下令停止抓鹿,全国开始种地。但是,粮食生产是有一个周期的,不可能在短短的3个月内就能生产出来。 就在楚国陷入粮荒之时,管仲又派人运粮到楚国的边境地区去。为了活命,全国接近一半的楚人都投降了齐国。 在内外交困中,楚国的经济实力急剧下降。同时,为了能买到粮食,楚国哪敢与齐国对抗,只好含泪答应了齐国的横蛮要求。 都说战争是残酷的、血淋淋的,其实商战同样残酷无情。不是吗?楚国虽然有强大的军队、有数不清的金钱,但是齐国国相管仲就是这样用别具一格、看不见硝烟的商战,巧妙“制服”了强大无比的楚国,逼着楚国极不情愿地将齐桓公推上了春秋霸主的宝座,让齐国跻身“春秋五霸”之首。 其实,齐国能够成为“春秋五霸”的霸主,就是因为手里有钱!当时,管仲利用鱼和盐的生意大肆“抓钱”,从而使齐国拥有了几乎与楚国一样强大的军队。在此基础上,管仲在政治上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策略,军事上联合其他小国,在经济上大打贸易战。其中,最经典的战役除了“公贵买其鹿”对付楚国外,还有用“青茅之谋”解决了周天子的财政问题,用“衡山之谋”打败了兵器制造强国衡山国,扫清了称霸路上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