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重,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通过积极的应对和干预措施,大家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疫情结束后最需要警惕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精神创伤 亲眼看见家人死亡、自身患新冠肺炎被隔离、居住地被封闭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应激源,对人造成精神创伤,严重者可能导致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强迫障碍 疫情结束后,在没必要反复洗手的情况下频繁而长时间洗手,甚至把手洗破了仍不放心;反复脱洗衣服、擦洗门把手等,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可能是强迫障碍。抑郁情绪 长时间反复考虑最坏的事情,消耗大量精力,做事犹豫不决、矛盾,此时应怀疑是不是抑郁了。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自杀意念、自杀企图或者行为。 适应障碍 通常是-种短期的、轻度的焦虑抑郁状态。不同年龄段的表现不太一-样:老年人可伴有躯体症状,成年人多见抑郁或焦虑症状,青少年以品行障碍常见,儿童表现为退化现象等。 预防风险 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复诊、社会康复。受疫情影响,以上行为都会受限,并且疫情本身也是重大社会应激,可能导致疾病波动。因此,在疫情期间或过后,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有加重或复发的风险。自我调整 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认知调节、放松训练、积极体能锻炼等多种方式,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状态。 寻求帮助 症状较重者,持续时间较长,经过积极的自我调整不能恢复日常生活,建议尽快寻求精神心理专业医生帮助。及时就诊 原有精神疾病波动的患者,需要家属积极配合,督促患者及时就诊,以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