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通讯员谢岳成 她很平凡,一名普通的农村女青年。她也不平凡,几尽所有,把自己满腔的爱给了那些留守孩子,让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漫长日子里,感受到好“妈妈”的温暖。 “让农村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我的最大心愿,也是我的责任。”日前,在监利市展源教育托管中心,刚刚下课的女教师,中心负责人谭连英说。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良心工作,只要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谭连英,这位“80后”女青年,用自己的真情与汗水培育着57名留守儿童,使留守的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份人间真情,无愧于“美丽的留守妈妈”之称。 一些外出务工的大村,大都存在学校“两多一少”现象,即留守儿童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多,老师少,这些都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多的困难。 由于缺少关爱,而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变得叛逆、难以管教。因此,这就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有人来照顾他们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8月,谭连英创办的教育托管中心横空出世,她一肩扛起了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她所带出来的学生都是健康、快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她用慈母般的爱滋润着留守儿童的心田。 四年来,谭连英倾心留守儿童教育,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心灵港湾”和“启发式”的教育理念,促进留守儿童教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事迹,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这种无私奉献、执着坚持的正能量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应该弘扬。”“她是我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典型,她的坚守、爱心和精神值得学习。”从地方相关部门领导的话语中可见一斑。 “乡村的留守孩子除了平时上学,周末基本无人照顾,我便想到了把他们‘管起来’,托管中心就这样办起来了。学生从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了如今的57人。”谭连英说。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增加家庭收入,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时间微乎其微,真让人心疼。”谭连英说,创办托管中心,是为了心疼孩子,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对于谭连英来说,看到一些孩子因思念而伤心时,自己特别心疼孩子。但是作为老师,她深深地感到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她需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健康自信的成长。 “他们有自卑、自闭或不自信的情况,这很正常。那么,怎么样让他们在我们托管中心这个温暖的‘家’里成长,我觉得这个时候老师很重要。”谭连英说。 为此,她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性设计学习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她给自己定下教师原则:“一定要开心地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因为老师充满正能量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而学生的成才,也会给老师满满的成就感。 “我觉得给他一句温暖的话,给他一个拥抱,陪他过一个生日,哪怕是给他买一个小礼物,我觉得这些小事情,是最能打动孩子的,孩子们感受也是最真切的。”谭连英说。 谭连英有条不紊地辅导和帮助孩子们处理大小事情,温柔善良的她深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俨然成了一个美丽的暖心“妈妈”。 在教学方面,谭连英根据留守儿童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孤僻等特点,为每个留守儿童都建立档案。同时,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每星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在节假日,组织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亲情书信或打一个亲情电话;在工作之外,组织同事下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对家庭困难的孩子,她伸出了自己的双手…… 黄歇口镇一名叫文婧(化名)的女孩,从小就没有了父母,没有了父母的爱。 谭连英通过和小文婧亲切交谈,询问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后,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将小文婧从黄歇口镇大兴小学转到了监利城区一所学习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的小学就读。而小文婧在这所学校就读期间的衣食住行、生活费用、学习用品开支等等,都由谭老师承担。 据悉,在监利市大大小小的爱心活动现场,作为一名志愿者,每次都有谭连英的身影。 她和所有的志愿者一道,奉献青春,传递爱心,用真情和行动感动着人们,感动着小城大爱的监利。 “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志愿者,明白什么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体会到了什么是‘志愿付出,快乐奉献’,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谭连英说。 正是有了这种品质,在监利市蒲公英爱心协会一次“爱心”活动中,谭连英得知监利城区有一位叫郑子毅(化名)的男孩,就读于某小学,也属于无父无母的学生。而郑子毅在小学期间就读的所有费用,同样是由她资助。 这样的一件件爱心之举,犹如一缕缕阳光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房,让他们在感受爱的同时,由衷地喊出“谭妈妈”。 谭连英对托管中心的57个孩子,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心爱护,她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对那些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她更是给予了无私的爱,她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在生活起居、思想品德、身心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给予关爱,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群众为此送她“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留守妈妈”等雅号,而孩子们则称她为“美丽的留守妈妈”。 她的同事说,展源教育托管中心认真负责的管理制度,优质的“保姆”式服务,“个性化引导”和“启发式教学”理念,“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舒心”的宗旨,中心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仅本村邻村的孩子来了,连外乡的留守儿童也慕名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