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2版:综合新闻

军魂,融在血液里
——记监利市退役军人陈国纬

  □通讯员王小燕

  我在一位老兵的诗文集上,看到了他写的一首《军魂》的诗:“我很光荣,我很幸运,因为我曾经当过兵。无论走遍天涯海角,身上总附有那豪迈的军魂。”我和退役军人陈国纬是文友,在监利市作协的几年接触中,我经常在微信群里看到他文武双全的事迹,我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在艰苦创业和勤奋创作中,他时刻不忘军魂。

  陈国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自当兵三年义务光荣退役后,一直在自谋职业。现在从事农业已十二年了。以前先是在深圳打工几年,后在湖南岳阳经商多年。2008年村里土地调整,他父母兄弟及叔、伯父一大家三十多人,分得人头田上百亩,年轻的哥兄老弟,都在外经商或打工,父母和叔伯们都年逾古稀,他在家承当养老的责任。那时刚好四十岁,从岳阳回老家监利做点小生意。后来了解到中央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农村土地承包可签订三十至五十年的合同”,于是就承包了自家上百亩的人头田。2009年种水稻,遭遇旱灾,粮食大减产,收负持平。

  2010年,5月和7月份两次连续几天大雨,造成积水内涝,湖田颗粒无收而亏本。2011年因旱涝灾害,就将湖里的低洼田挖成了池子,鉴于上一年枯莲子,最高价卖到17至18元一斤,植莲农户赚了大钱,又因植莲很方便,只投一次种,多年受益,就是价格跌下来,最低估计也会卖到10元左右,所以就改植太空莲,环沟里套养“四大家鱼”。不少农户也都跟风植了莲。未想到当年莲价一落千丈,竟跌到只有3.5到5元一斤,这么低的价格不亏本,就算大吉了。如果整田、栽藕种、治虫、摘莲子等都靠请工,那就绝对会亏本。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以植莲为主,由以前套养“四大家鱼”,到近些年发展为藕田与龙虾的套养模式。2015年,龙虾在全国慢慢火起来了,网上不断有小龙虾的新闻报道。2016年下半年,他得到有龙虾培训的消息,于是先后到长江大学和北京的生泰尔水产学院参加水产培训。通过在长江大学的水产培训学习,了解到农村政策的发展方向,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更使他认识到个人富不算富,要带领乡亲们快速脱贫,共同致富才算真富的道理。

  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斗中,退役军人陈国纬退役不退岗,带头去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培训结束后,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整合资源,决定走合作社共同致富的道路,和村里五家农户联合,申请创办“监利县洪幸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洪幸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地处柘木乡天育村洪幸堤中部位置,上抵长江北岸,下抵洪湖之滨,贯穿陡星村、赤湖村、华院村、天育村、何李村、开湖村、湖滨村等村落。监利县志上叫“红线堤”,因其曾经抵挡了无数次洪水的冲击,经受了洪水的多次考验,成为当地老百姓的“生命之堤”、“幸福之堤”,所以当地百姓认为,以“洪幸堤”命名更为亲切。洪幸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底申报,2017年3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洪幸堤周边,拥有近三万亩的农田和养殖面积,依托滚滚而来的长江活水源,以及老江河优质水源的地理优势,形成本地特色高品质的水产产品,享有“鱼米之乡美如画,监利黄鳝甲天下”的美誉。

  洪幸堤是天然水产养殖的上佳之地,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潜力可挖。2017年5月24日至26日,在监利县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龙虾参展会上,洪幸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幸代表柘木乡100多家合作社和养殖户,参加了龙虾等水产品展销活动。展会期间,获得了五湖四海的客商,尤其是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知名专家顾泽茂老师和长江大学苏应兵教授等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虾后组季军”、“荆州十佳小龙虾”等金字匾牌。2017年11月10日至12日,由洪湖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四届清水螃蟹节参展会上,洪幸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本着重在参与,向同行学习取经的宗旨,同时,也把洪幸堤的各种水产品,向参会的各位佳宾展示,以提高水产品的知名度。在参展会上,还受到了荆州市水产局领导的关注和好评。

  2017年11月17日至19日,由监利县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黄鳝节参展会上,这个合作社又获得了“优质产品奖”。2017年7月份,在北京工商总局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洪幸堤清水小龙虾”。注册成功后,合作社的社员可以把优质的产品拿到网上去卖。2017年至2019年合作社三年六次参展,保持了“十佳小龙虾”金匾连续三连贯的荣誉称号。陈国纬任理事长的合作社创办营运三年多来,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得到县、乡、村三级领导多次表扬。

  2019年11月18日,陈国纬从江西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回来路过容城镇,不顾长途开车的劳累,登门看望了他喊的“老兵”贺雄战友,因为我与陈国纬及老兵贺雄,都是监利市作协会员,是作协群的文友,都有微信联系。他在拜访战友时,约我这个文友,去陪了他的战友。我看到他们见面的情景,特别亲热,很有意识。因为曾经当过兵,交流联系格外亲;因为都穿过军装,发表作品相互有回应,管它哪年参的军,管它是新兵还是老兵?互称“战友”这两个字好亲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友情深如亲人。我们那天是老兵的儿子接待我们,一起吃了晚餐,分别的时候,战友、文友三个一起拍了一个合影,永作纪念。

  我与陈国纬文友,一直保持着微信联系,从微信中看到了他与老兵贺雄交流的信息。

  2020年5月21日,应陈国纬战友的特别邀请,贺雄老兵专程从县城来到柘木乡天育村,拜访了陈国纬创办的洪幸堤水产养殖合作社,参观了洪幸堤生态养殖基地,仔细询问了养殖收益情况。由于疫情影响,全国的龙虾销售都不太乐观,老兵鼓励他一定要克服眼前因疫情的暂时困难,要发扬退役军人退役不退色的宗旨,时刻牢记自己曾经是军人,要把部队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只有坚持才会见到彩虹。老兵到他的办公室以后,把他为合作社写的一首赞歌,

  彩绘在写真上赠送给他,他特别高兴。老兵亲眼看到,他带领群众快速脱贫,成效显著,“我对合作社成立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满意”。

  那天老兵的精神很好,看到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感到特别欣慰。

  退役军人陈国纬在个人创业、助人脱贫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在品德方面,他舍生忘死,英勇救火的事迹让人难以忘怀。

  天育中学曾发生过两次大火:一次是1992年学生宿舍;一次是2003年老师的住房。那时他退役不久,由于年轻和受部队教育,部队三年的锻炼让他的思想比较红。头一次发火是晚上,学校离他住的地方只赤扬河一河之隔,从天育中学大门过桥约一百多米远,当听到有人喊“天育中学”发火了的声音,他犹如接到当年在部队时的突发事件的任务一样,一个冲锋不到二分钟就冲到了发火现场,原来是学生宿舍起火,火苗已经窜到了屋顶,屋顶是山杉树、悬皮、油毛毡、挂瓦条组成,那一排宿舍有几十米长,宽十多米,四米多高墙。附近的群众拿着水桶等救火设施纷纷赶来了,但面对燃烧起来的火势往屋顶上窜,大家都畏惧了。此时他脑子里想到的是他曾经是一名军人,人民的财产高于一切,就不顾个人的安危搭着梯子攀上了屋顶,由于火的热浪使他难以近距离的断路,就离火源一米开外着手隔离火源,首先把屋顶上的瓦揭开,再把油毛毡扯掉,从南到北揭开一米多宽的空格,以阻止因油毛毡引起的火苗向纵深漫延,在屋顶上面忍受着从宿舍里冒上来的膠气味。救火时,脚趾一滑,双脚踩空,人差一点坠落下来,幸好两手支撑在左右的杉树领子上,于是他一个俯卧撑就撑了上来,这得益于他在部队单双杠练出的臂力,才有了这健康的体魄。直到救完火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第二天无论是在天育中学还是在天育街上,人们都在谈论他昨天晚上英勇救火的事迹,并受到天育中学全体师生和周边老百姓的称赞,说他不愧是当过兵的人。火灾后,学校老师和学校领导一致认为他这次救火比较突出,就特地派冯老师、戴老师、贺老师,代表校方到他家致谢。

  2003年校门口的综合楼二层因电器不当,火苗在狂风呼啸下迅速曼延。着火现状几百个蜂窝煤球烧成炭灰,有两个液化气罐,幸好都是空的。

  第二次起火大概是2003年,大火将二层六间全部烧毁,钢筋大梁扭曲变形,断壁残垣,一片狼藉。他和学校部分师生,以及附近的群众一起参加了救火。

  十多年后,到他儿子上中学历史课时,儿子听到高军老师讲到天育街上有一位叫陈国纬的退役军人,1992年在学校奋不顾身,英勇救火的事迹。儿子回到家里就问他这事的详细经过。

  转眼二十八年过去了,由于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硬,经常受到县教育局嘉奖。学校每年全县中考都在前三、四名之列。现在市教育局对天育中学的发展非常重视,一栋栋高标准建筑拔地而起,高耸云端,有教学大楼、有男女学生公寓、有教师、职工商品房,还有可容一千多人的大食堂。2018年5月12日,洪幸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因培训人员之多,在天育中学食堂召开了六百多人一场声势浩大的水产养殖培训班。利用学校星期天放假的时间,他和学校领导陈和平校长商量临时借天育中学食堂开培训班时,学校几位领导商量后,谈到了他以往在学校救火的事迹,学校老师和领导就一致同意他的要求,并说他这也是在为地方养殖农户服务,是件好事,一定支持。

  现在天育中学的面貌已经大变样,学校新建了一排排教学大楼,按大专院校里的男女生公寓的标准而建,学校为适应以后的发展,又在学校的最南端向天育村的刘嗄里征地40亩……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