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综合新闻

脱贫攻坚路上,我无怨无悔

  □市税务局驻江陵县刘家剅村第一书记傅鸿

  2020年底的最后一天,得知江陵县秦市乡刘家剅村集体经济收入跨过30万元大关,食用菌、鲜葡萄、水产品等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路灯明亮,文化广场设施齐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宽敞明亮,脱贫群众和全村村民安居祥和,身为市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我摘下厚厚的近视眼镜,打心眼里笑了,扶真贫值了。

  3年来,我深深扎根基层,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带领驻村干部和群众一道改变着农村的面貌,助力贫困村完成脱贫后进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市税务局驻刘家剅村扶贫工作队连年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单位”。

  把战斗堡垒筑起来

  刚到驻村,“脏、乱、差”是给人的普遍印象,集体经济缓慢起步。“穷根”在哪?这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我发现村党支部较为涣散,无法形成战斗力,是导致该村发展停滞不前的根源,而党员缺乏斗志,不思进取,更令人担忧。如何提振发展信心,激发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我一直苦苦思索。潜心走访调研后,我得出结论:驻村要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产业、养殖产业和水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有了目标,我与工作队员想在前,干在前,一边外访知名企业,一边内联致富能手,在驻村发展壮大食用菌、鲜葡萄和黄鳝、泥鳅的种养殖,发展香莲虾和藕带的水产品深加工,让当地村民就近就业。村民得到实惠,村干部也尝到甜头,提振了工作精气神,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把产业发展强起来

  致富奔小康,关键靠“产业兴”。有了产业基础,村民有保障,贫困户更有希望。刘家剅村由于水面多,非常适合种养各类水产品。通过我的牵线搭桥,2018年年底,荆州市园牧农业水产品交易中心在该村投资300万元发展水产品种养殖,小龙虾、香莲、泥鳅、鳝鱼、淡水鱼的深加工处理年产值达到500万元,常年有近20名贫困户及村民就近季节性就业。

  疫情期间,食用菌正是出成品的时候,贫困户陈经枝3.6万多斤平菇急需销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及时协调县、乡两级政府开通绿色通道,并联系县、乡社区通过消费扶贫销售1.6万斤,共为陈经枝挽回经济损失近2万元。当地湖北隆兴湖鸭业有限公司,有15万尾鸭苗急需销往外地,因道路封闭,厂长急得团团转。我立刻与县防控疫情指挥部协调,一个星期内就将15万尾鸭苗送达到相关养殖户手中。

  几年来,市税务局投入160万元资金为驻村搭建了水、电、路“三通”的食用菌生产大棚,投入资金496.5万元新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安装各村组路灯及建设文化广场,极大改善了驻村生产生活环境。

  把短板欠账补起来

  驻村由于合村并组,新增加了3个小组。新小组断头路多,且无一盏路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了这几个村子的发展。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10多次到市、县电力局询问政策,多次往返县农业农村局,终于在半年里筹资县域资金20万元,修通了3个村组1公里的断头路,电力部门投入75万元为村里配备了崭新的电力设施。路灯亮了,生产生活用电不用愁了,村民的笑容也多了。

  驻村期间,市税务局共投入120万元资金,修通了4.3公里的村组断头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产品销售不畅的老大难问题。

  把群众利益放首位

  陈克元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也是脱贫致富能手。去年受疫情以及雨水天气影响,陈克元种植的葡萄品质有所下降,面临滞销难题。我深知这些葡萄如不及时销出去,陈克元2个孩子和身患癌症的妻子将陷入困境,随时有返贫的可能。

  我果断作出决定,除工作队员帮助陈克元跑线上销售外,我自己冒着酷暑联系税务系统内的各大直属机构和县区局,不到3天就将1.2万斤葡萄全部销售一空,获得销售收入5.1万元。

  在我和工作队的努力下,3年来,市税务局开展各类消费扶贫和捐款共计30万元,共为群众送去棉衣棉被100件套,大米500斤,食用油15桶,改造贫困户危房9户。

  看到刘家剅村在3年里发生的点滴变化,我心里是幸福的;回想妻子在疫情期间做喉部手术的情景,我心里是亏欠的。但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刘家剅村一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再苦再累也值得,我无怨无悔。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