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张世勇通讯员涂荣军李宁)近日,记者来到石首历史古文化圣地——走马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现场看到,核心景区已建成两处新石器时代风情大地艺术景观雕塑,项目关联的道路建设、生态治理、征地拆迁等系统工程正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工程于2019年元月动工兴建,计划2023年12月公园内城建成并对游客开放,工程总投资7843.48万元,公园可供游客游览的面积为8950平方米,园区的日游客最大承载量为3630人。 据了解,走马岭遗址位于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村与屯子山村的交界处,为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东西宽560米,南北长90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于1989年某空心砖厂取土制砖时被发现,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一时轰动国内外考古界。 专家勘察后认定,走马岭遗址的始建年代应该不晚于距今53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晚期,大致与郑州西山城、杭州良渚城、澧县城头山城的年代相当,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城之一,废弃年代大致为夏代早期。目前走马岭遗址处于乡村中,除少数地方被道路、宅基地等占压,其余均保存完好。 规划建设中的走马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采取“保护+生态+文化+创意+旅游”新模式,实行部分遗址原址展示、遗址景观再现、历史建筑仿制、大地艺术景观,以及运用多媒体、生活场景复原和游客参与、策划节庆演艺互动等方式,规划新石器时代大地艺术、走马岭古遗址体检馆、走马岭考古遗址、屯子山考古遗址、新石器风情街、走马岭景观雕塑等子项目。打造文化探秘和研究旅游双重属性,做到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 项目主题定位为“城之源·湖之滨”。走马岭城的修筑年代为屈家岭下层文化时期,是最早的一批古城之一。与其他古城不同的是走马岭城具有罕见的多重城垣结构,是多重防御体系城址的雏形;另外,走马岭城紧邻上津湖,其近水、用水却从未被水淹过的科学选址布局突显自身的价值特征。围绕此特征结合考古研究工作,谋划建设一处以新石器晚期具有多重城垣防御体系的古城址为主题的考古遗址体验公园。 游千年石首,享远古文化,传历史文脉,显地域特色。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不仅包括保护、考古、展示、教育、科研等功能,其还将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建成“石首市古文化展示窗口”、“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打造“AAAAA级景区”,将遗址与公园两个概念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力图将公园打造成为石首境内长江沿岸的重要旅游节点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