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讯(通讯员胡昱)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注重从实体上化解矛盾,防止程序空转,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近日,在立案一庭法官的调解下,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签订调解协议并当即履行。 据悉,该案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系同事关系,王某将其城区一套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尚未办证的房屋转卖给李某,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房屋总价款46万元,签订合同时李某支付26万元,在李某与开发商签订正式购房合同后一个月内付清余款20万元。合同签订后,王某向李某交付房屋,李某亦办理入住。但由于后续房屋办证问题导致双方产生矛盾,余款15万元一直未付。 去年8月,王某通过协调开发商,最终将房屋网签至李某名下,再次要求李某支付房屋尾款。但李某以网签行为不可信、且房屋办证问题未解决为由,拒绝支付余款。随后,王某到法院起诉了李某,要求李某支付余款。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今年3月10日,不服一审判决的李某到市中院立案庭提请上诉。立案后,承办法官立即展开案件调查和调解,发现双方矛盾很深,互相极度不信任,调解工作极难开展。如果一判了之,王某的房屋尾款仍然不能及时拿到手,李某的房子没有王某的配合手续不齐全仍然无法办证,不能从根源上化解双方矛盾。 对此,承办法官多次和双方沟通,分析矛盾源头,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就房屋尾款、利息、诉讼费分担等达成一致,原告请来开发商,配合被告办理重签合同、原始收据背书更名等手续,被告当场支付房屋尾款。该案圆满结案,双方都对法官为此付出的努力连连道谢。该案从立案到调查、反复调解再到最终结案,仅用了15天时间。 近年来,市中院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繁简分流、速裁快审,切实为民办实事。通过成立速裁团队,对于民间借贷、侵权纠纷、小标的合同纠纷等简易案件从源头导入速裁团队“快车道”,而对于复杂案件引入专业化审理的“慢车道”,实现简案快审、普案细审、繁案精审,既确保了大量简案快速审结,减轻当事人诉累,又让业务庭法官有充足时间和精力审理复杂疑难案件,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服判息诉率。今年以来,速裁团队办理民事二审速裁案件65件,占全院民事二审案件的10.3%,已结51件,结案率78.5%,调解成功27件,平均审理周期25天,调解成功率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