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4版:沙市新闻

岑参故里游人欢便民服务进木垸

  □通讯员熊明武

  走进三月的木垸村,江南暖日和风,岸边杨柳依依,小桥流水飞红。随处可见的游园,徽派的建筑,别致的木廊,俯拾皆是的乡村美景,来自襄阳市的王女士说:“若不是看到网红桥、身着现代装扮的如织游人,简直感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木垸村位于沙市区岑河镇,这里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故乡。木垸村村支部书记徐正洲告诉实地走访的税务干部,乡村旅游尚未兴起时,这个距离岑河镇7公里的小乡村,与周边村庄并没有多大区别,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

  转机出现在2017年11月,木垸村民挖池塘时,发现了一颗树龄超过2000年、专家鉴定沉睡地底3000年的稀有金丝楠阴沉木。这棵根部直径约3.3米,树干最粗胸围约5.5米,残长16米,价值连城的金丝楠被尊称为“神木”,后建起“东方神木馆”。

  2018年,木垸村引进民间资本,村里以土地入股,组建中夏祥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东方神木馆、岑参故居、梨树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生态体验餐厅等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收贫困户就地就业,带动村民致富。

  “参观不需要门票,很多景点免费,遇上春节天气晴朗,生意相当火爆,每天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中夏祥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木垸田园综合体·岑参故里项目负责人彭飞介绍道。

  “2020年下半年试营业,收回前期投入还需要较长时间,但国家出台了很多支持乡村振兴优惠政策,加上各部门倾力扶持,让我们省了不少心!”彭飞说,今年公司可以继续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优惠政策,沙市区税务局“乡村涉税服务小分队”会继续辅导公司办妥涉税事宜,及时提醒公司依法申报,第一时间上门解决发票领用、规范财务核算等涉税问题,给企业顺利发展壮大注入了动力。

  公司近50名员工全部是附近村民,大部分是以往的贫困户。随着乡村旅游火爆,农家饭庄、烧烤街、农家菜、草莓园等应运而生,昔日寂静的小乡村热闹起来。

  村民荷包鼓起来了,眉头舒展开了。上了年纪的村民岑大爷说:“往年靠在家种田养鱼勉强过日子,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一年2万多元固定工资,年底还有流转土地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虽然税免了,但服务不能少。“乡村涉税服务小分队”忙得不亦乐乎。据沙市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服务乡村振兴,区局安排税务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户讲解农产品自产自销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手把手辅导农户开具免税农产品发票、享受发票“网上申领,免费送达”服务。

  “我们打算在原来的基础上,着手打造以‘江南水乡’为主题的网红打卡地,包括水上网红桥、多人秋千、喊泉等娱乐游玩设施,为游客提供集生态文化、娱乐休闲、健康养老、餐饮民俗为一体的田园圣地。”谈到未来发展,彭飞信心十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