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云边是松滋工业的亮丽名片,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近年来,随着荆州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工业发展大比拼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松滋吹响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作为该市龙头企业,白云边凸显出了主导产业的领跑作用,升腾了松滋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气场。 今起,本报推出“聚焦白云边”系列报道,展示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位于松滋市新江口的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东临江汉平原,西倚巫山岭余脉,南接武陵,北滨长江,海拔68.4米,整体处在北纬30°——中国白酒酿造黄金纬度带,酿造环境得天独厚。 诗酒结缘酿出“中国第五香” 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湖北白云边酒厂。上世纪70年代,企业开始了“创优创牌”的步伐。 企业派酿酒师傅外出学习名酒厂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师傅们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上班与工人一起劳动、现场体验,下班登门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优质窖泥的培养、优质曲的培制、酿造工艺的改进,1973年金秋,酒厂第一代产品——香味纯浓的“松江大曲”问世。 1974年,湖南长沙举行中南五省评酒会,国家轻工部工程师辛海庭建议将“松江大曲”改名为“白云边”——缘起“诗仙”“酒仙”李白诗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从此,诗酒结缘,芳名远播。 1980年至1993年,白云边四次技改扩能,年产酒量从500吨增到5000吨。 1979年、1984年、1989年,“白云边”先后3次蝉联全国白酒质量评比银质奖。1991年10月,白云边酒以其“芳香优雅,酱浓协调,绵厚甜爽,圆润怡长”的独特风格被轻工部确定为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在此之前,中国白酒只有四种香型:浓、酱、清、米。而白云边打破了这种格局,酿出了一种全新香型。 至此,白云边从一个地方品牌成为全国品牌,“中国第五香”横空出世。 品质优先心无旁骛酿好酒 “长期以来,我们心无旁骛做主业。宁可少酿,也要坚持酿好酒。”公司副总经理裴德一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白云边酒厂进入扩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开始,企业就确立了“以质量为中心”的治厂方针。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改变了以往追求产量、以量取胜的观念,一切围绕质量,一切服务质量,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坚持产量为质量让路、效益为质量让路,决不盲目赶产,追求眼前利益,严把产品出厂质量关,每批产品出厂均由总工程师一支笔签批同意。同时,把质量绩效作为职工评比表彰、晋级提升的重要依据,落实“质量优先”“质量否决”制,强调“质量第一”。 (下转2版)□记者刘思楫 特约记者肖永军 通讯员王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