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努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 热忱服务科技工作者。完善科协领导直接联系服务基层科协和科技工作者工作机制,积极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做好为院士专家服务工作。开展智慧科协建设,进一步建好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2 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夯实科协工作基础,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巩固“3+1”试点成果,实施优秀“三长”支撑行动计划,提高基层科协履职服务能力,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校、市直医院科协组织全覆盖。 完善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鼓励和支持市属学会加快创新,在新兴行业建立学会,支持学会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 3 唱响“科创荆州”品牌,按照“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要求,积极助推荆州科技经济融合 搭建好服务平台。开展荆州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和“十百千”科技志愿服务行动,与高校科研院所搭建稻虾共育、石油制造、汽车装备等“三个产业创新联盟”。积极争创中国石油石化制造基地。 加强市县学会与全国学会、省级学会的联系,开展企业技术需求调研、产业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活动。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 4 擦亮“科普荆州”品牌,构建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完善科学素质建设体制机制。制定并实施《荆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完善政府主导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加强科普工作的组织、队伍和条件建设。 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按照“互联网+科普”要求,实施科普信息化行动计划,加强科普e站建设,建立多层次传播平台。 丰富特色科普活动。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主题科普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五进”科普活动,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继续推动县市科技馆建设和免费开放。加强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阵地建设。 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行动,打造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办好科普荆州专刊。 5 打造“科慧荆州”品牌,整合科协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 开展专题调研,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办好《专家建言》,畅通科技工作者与党委、政府联系的桥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呼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