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2版:副刊

洪湖观水

  □乔太平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感到有些吃惊。一来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洪湖人,水对我太过熟悉,不知能写出什么内容;二来曾读过以“观水”为题的文章,且是高手之作,深恐有邯郸学步之嫌。细细思量,洪湖烟波浩淼,境内河网密布,“水”总是绕不开的话题,“水”亦最能体现洪湖之风采、风韵与风骨,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是试着来写写我最熟悉的。

  年岁大了,经历了不少事情,总喜欢怀想过往,儿时的记忆时常闪现。印象中老屋前面不出几里地就是土地湖,那个大啊,天晴时也只能看到湖对岸隐隐约约的大树与村庄。那时我还没有到过与土地湖一河之隔的洪湖大湖,也没有走出过我嬉戏玩耍的村庄,我想门前的土地湖就是我见到的最大的湖了。当时土地湖属红旗湖渔场管辖,湖边乔岭、左张、肖湾等几个地方的生产队总到湖里绞水草,用作农家肥料。我们那些半大小孩大热天常常结伴到湖边堤上游荡,浑身晒得黝黑黝黑,从湖里打些莲蓬、抽些藕苫回来,炒成桌上的家常菜。大概是我读小学时侯,应该是围湖造田,湖面缩小了不少,而后据说土地湖都变成了精养鱼池,可能是再也找不到年少时的痕迹了,尽管我年年都回老家,却未去看看土地湖如今的模样。

  相传洪湖以前为古文泉县,县城在洪湖大湖中的清水堡。一说古文泉县地陷成了汪洋大湖;一说洪湖原属古云梦泽东部的长江冲积平原,地处长江、洞庭湖的东北,汉水、沔水和夏水的西南,每年汛期泥沙淤高遂成一片泽国。小时侯,随大人在屋外乘凉,常听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讲《泥马驮知县》的传说,讲穷书生文云龙大骂贪财县官的故事,那时尚不能理解传说和故事中寄托的美好愿望及善恶观念,仿佛记得有个叫官墩的地方与清水堡格外清亮的泉水。

  传说总归是传说,史料记载却是另一番情形。据称,清顺治三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古文泉县曾是连通湘岳、荆沔的主要交通要地。康熙三十年,废文泉县并与沔阳州。清代以前,几乎没有洪湖这个名称,据说洪湖之名源自康熙,康熙眼见一片大湖浩渺如烟,得知尚无湖名,觉此乃洪水冲积而成,便叫洪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洪湖县,1987年7月撤县建市。

  洪湖人观水,一在岸上,二在船上,虽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也有诸多不同。譬如,在岸上观水,我曾见过的人数较多的场景在1998年。站在长江大堤上,一边是滔滔江水,一边是房舍农田,那年长江8次洪峰过境,全国各路人马包括解放军指战员火速驰援洪湖,长江像一盆水悬在人们头顶,随时都可能倾覆而下,人们看水情、问水势,心也悬在半空中,观水人虽多,因心境有别平常,怎么也不能用壮观来形容。’98抗洪后,国家投巨资对长江干堤进行整险加固,地方政府改造升级江滩公园,漫步江边小径,极目江景,心情大不一样。再譬如,在船上观水,最吸引人的是坐船游洪湖,要么从城区排水闸上船,要么从张家大口上船,要么从瞿家湾上船,湖心有茶坛岛,湖畔有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金湾花海。前些年大湖围养,眼之所及尽是些楠竹、渔网围成的水上方阵,的确有碍观瞻;近几年洪湖大湖拆除围养,昔日洪湖水天一色、鸟翔鱼跃、荷香四溢、芦花纷飞的美景重回人间。

  洪湖景美,早已闻名遐迩。洪湖全境大小河渠113条,千亩以上湖泊21个,小沟小塘不计其数。仅此一说,就令人目不暇给。

  水,滋润万物,滋养百姓,每一滴水,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赤卫队员以荷林芦苇作掩护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传奇。在这块红色沃土孕育出的“百折不挠、同舟共济、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洪湖精神,如洪湖之水渊远流长,激励后代。在’98抗洪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洪湖长江干堤上军民奋战,为保卫大武汉、保护百姓安澜作出了贡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洪湖之水见精神,这精神,根植于心,是一种走向光明的艰苦斗争,是一种变水患为水利的无穷智慧,是一种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水孕万物,靠水吃水的传统延续了千百年。丰富的洪湖水生动植物是水在洪湖水乡的别样呈现,鱼、虾、莲、藕及菱角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洪湖人。洪湖得水资源之便利,不愧为全国淡水水产品养殖第一市,能吃会吃鱼的洪湖人每餐必有鱼、每桌必有鱼、翻着花样吃鱼。用湖水煮湖鱼,有时佐之以藕苫、野生菱角菜、蒿菜等,是其他许多地方吃不到的洪湖味道,恐怕不亲到湖区品尝,定是难以感受湖乡人对鲜鱼的那份特殊偏爱。一年四季,无论何时到洪湖,吃上一口应季湖鲜,洪湖就深藏记忆之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每看常新。总觉灵光无限,润泽心田,传说还在,记忆依稀,水色滟潋,大湖更美,往后的故事更加精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