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安娇姣 “人退鱼进”、鸟鸣高枝、江豚逐浪、麋鹿奔腾,荆江正发生着美丽嬗变。 近年来,善待长江已成为荆州人民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行动。当你善待母亲河,她会加倍回馈给你。而今,在荆州“歇脚”的稀有鸟类越来越多,可观测到的鸟类数量达到147种;市内保护中华鲟一代人工种群1500尾左右,约占全国总数的70%;天鹅洲故道的江豚已从5头发展到目前约80头,每年还保持10%左右的增长,成为世界上对鲸类动物实行迁地保护唯一成功案例;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已接近1100头,野化麋鹿种群分布在鄂湘9县市,数量已达到800余头…… 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才能实现绿色发展。让不利于生态环境健康的因素“走”,让自然界的万千生灵“留”,荆州市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濒危物种在荆江“安家” 保护长江母亲河,守护长江中的“精灵”, 让濒危物种在荆江“安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荆州就创造条件保障野生动物生存和发展空间。 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湿地,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在这里,分别于1991年设立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设立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麋鹿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如今再现石首天鹅洲。气候温和,水清草绿,体态健壮的麋鹿在草地上悠然觅食、嬉戏。连片的芦苇荡是麋鹿的“安乐窝”,翱翔的白鹭是与之共生栖息的佳友良伴。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鹿科动物。1900年左右,麋鹿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1991年,科学家按照历史记载的麋鹿故乡沿途考察,选定天鹅洲湿地为首个麋鹿野化放归基地。目前,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已接近1100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随着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麋鹿种群数量还在逐年增加。 (下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