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水清景美畅享宜居生活

    美在荆江绘就新画卷

    ⑦

  □记者荆文静

  阳春四月,烟雨朦胧。绿意盎然的荆江两岸,一座宜居新城正在崛起。

  这里是灵动荆州,一波碧水穿城而过,绿随河走,水清景美。

  这里是秀美荆州,环湖建园、滨河建绿、沿路栽花、林环水绕,一步一景。

  这里是宜居荆州,“智慧”管理,优化服务,滋生出热气腾腾的城市“烟火气”,托起顺应四时的悠然自在。

  在长江大保护行动中,荆州坚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深入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科学布局生态空间,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扩张城市“绿肺”、打造天然“氧吧”,提高城市管理“智慧”,持续提升荆州生态宜居品质,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绿色托底,荆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幅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四季见花、林城相融的宜居画卷舒展开来。

  一城碧水书灵秀

  荆州,为长江而生、因长江而美、依长江而兴。

  守护母亲河,荆州不惜代价。

  2018年11月30日,距江边200米的柳林洲油库永久关闭,这彻底消除了荆州市中心城区柳林水厂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风险。这座有着83岁“高龄”的油库结束使命,推动了守护母亲河行动走向深入。

  三年来,一个个“威胁”长江水生态安全的隐患被果断排除。

  荆江两岸迅速披绿,“疮疤”得以换新颜。如今,荆江两岸,满目葱茏,排排林木,坚挺地守护着一江碧水。

  濒临长江,荆州有着发达的内河水系,兼具调蓄排涝、物种保护、景观水体等功能。

  然而,由于人口密度增大、污染防治不到位、生产生活污水与日俱增等原因,导致荆州城市水体一度恶化,黑臭水体不断出现。

  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截污。按照“全流域、全收集、全处理”治理思路,我市持续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四步走”,对中心城区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太师渊、范家渊、西干渠、豉湖渠等7个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启动红光、城南、草市3座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实施雨污分流及错混接点改造。

  目前,全市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2%,7个黑臭水体、劣五类水体已在2020年基本消除。

  生态修复后,江水入城,水系连通,清澈活水涌入城市“经脉”,滋养着一处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水乡园林画卷。

  闲暇之余,人们或泛舟护城河、或徜徉明月公园、或闲坐西干渠……尽享碧水清波的生态魅力。

  一路繁花一路景

  483公里长的长江岸线,是荆州得天独

  厚的生态资源。

  行于荆江大堤上,途经临江仙公园,江风习习,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这里曾经砂石遍地、污水横流,建成公园后,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长江岸线管理员荣涛说。

  俯瞰荆江岸线,长江景观风情带自上游临江仙公园、万寿公园、人链英雄纪念碑、荆江公园、洋码头文化公园,一直延伸到下游沿江外滩公园,带人们领略荆江之美。

  这,只是荆州生态风景线之一。

  荆州是国家森林城市,这里,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

  一个个森林城市带在这里打造。一望无际的洲滩造林,宽广笔直的通道绿化,壮观的环湖林带,秀美的城郊小森林,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满目皆绿。徜徉其间,宁静自在。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让荆州成为全国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的样板和湖北唯一。

  荆州是国家园林城市,这里,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下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