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2016年,瑞邦生物抓住机会主动找到中国农科院桑蚕研究所、湖北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寻求合作,借助科研院校的研发力量,联合荆楚种业在海南开始了育种实验。 在茫茫桑树品种中找到合适的那一棵,既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耐心。4年里,公司投入数百万元研发费用,在失败中不断重新开始,最终在全国69种桑树品种中,经过筛选、化验,优中选优找到最优品种,蛋白质含量超过30%,将近普通蛋白桑叶含量的一倍。 培育出的新品种为桑树草本化栽培,树干仅80公分高,一年可以收4茬,被公司内部称为“瑞邦1号”“瑞邦2号”“瑞邦3号”。 高蛋白质含量的桑叶被找到了! 15取1深耕10年终于找到“钥匙” 育种的成功,让研发人员看到了希望,但也更感急切。有了好原料,还要有科学的提取方法。可是8年的漫漫科研路,他们却一直没能找到那把解锁的关键“钥匙”。 “这把‘钥匙’就是蛋白酶制剂,类似米酒制作中的酒曲子,是成败与否的关键。”尹晓清说,虽然明白“钥匙”是什么,但是制作“钥匙”配方却一直没有突破。 此前,酶制剂的生产销售主要掌握在帝斯曼等国外企业手中,没有特定针对蛋白桑提取的产品。采用传统蛋白酶制剂,瑞邦生物只能从100吨桑叶中制作出1吨桑叶肽产品。 突破外国企业对酶制剂的绝对优势,7人的研发团队、40余人的科研支撑力量,执着地坚持在蛋白桑特定酶制剂的研发中。 “我知道研发人员的难处,虽然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但是创新、研发是公司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尹晓清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每年减少了10%企业所得税,公司便将这笔减下来的成本全部投入到研发中去,“每年投入近千万元,占销售额5%左右。” 探索终迎转机。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公司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时间不等人,生产停,研发不能停。 研发团队全身心扎进实验室,每天都在琢磨改进调制配方,一遍遍实验、检验配方成果。2020年7月,好消息终于传来,蛋白桑生产所需的酶制剂配方确定了!只需15吨桑叶,即可生产1吨桑叶肽产品。 经过进一步研发,生产工艺更加优化,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如今的桑叶肽研究,已经从一代产品进入二代产品,产品活性提高了100倍。今年元月,公司携手中国中医科学院,将研制的桑叶肽用于临床应用中。 “这次的疫情,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这也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尹晓清说,公司对于桑叶肽的临床应用非常有信心,“我们的目标是,让糖尿病患者用更少的费用买到更适合自己的特医食品。” 产品一直热销海外市场的瑞邦生物,迎来了打开国内市场的机遇期,更有利于公司深化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更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