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0版:洪湖往事

“等革命胜利后,我要回来和大家一起,把洪湖建成聚宝湖”

  □崔巍

  1924年,周逸群已经28岁,但他还在为自己未来的定位犹豫不决,是做个文人,还是做个军人?

  他决定从上海到广州去闯荡一下,看能否做出抉择。当他一路上看到军阀割据的残破山河,看到衣不蔽体的劳苦大众,他被触动了。

  到了广州之后,他写了一首诗给自己的好友,在诗中,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首诗里面写到:

  废书学剑走羊城,只为黎元苦匪兵。斩伐相争廿四史,岂无白刃可亡秦?

  于是,这一年10月,他“废书学剑”,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

  1925年,军校国民部选举第二届执行委员时,周逸群当选,被推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参与组织和领导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任常务委员。

  也就在学校,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党员之一。

  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

  当时的师长,也就是名满天下、赫赫有名的贺龙。

  从此,与师长并肩战斗,结下深厚的友谊。在早期历史上,贺龙和周逸群的名字,永远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心中向往革命,渴望直接与党接触,周逸群的到来,使他喜出望外。

  他们一起南征北战,到1927年,贺龙作为总指挥,他们一起参加南昌起义。起义之后,在他的介绍下,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也正是在1927年,出身在贵州的周逸群,与洪湖这个地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一年,按照中央安排,他与贺龙一起,要到湘西去组建部队,途中接受湖北省委的邀请,来到洪湖地区领导年关暴动。而后,又因为在湘西遭遇挫折,周逸群再次返回洪湖,从那时起,以洪湖为中心,组建赤卫队,扎根在洪湖。

  刚到洪湖地区时,很多人对能否在河湖港汊地区打游击抱有怀疑态度,因为当时我们党的绝大多数根据地都身处山区,对于能否在河湖港汊地区打游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

  但是,周逸群在经过认真调研之后,最后力排众议,认为在以洪湖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是完全可行的,他给出了三条理由:

  第一,洪湖地处江汉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一带河湖港汊,峦如蛛网,纵横交错,有无数茂密的芦苇荡。野草丛生的地理环境是可资御敌的天然屏障,复杂的水路和陆路,迫使强敌不敢贸然深入。

  第二,洪湖人说:“宁靠大湖,不靠大户”,洪湖地区土地肥沃,良田万顷,盛产稻、棉等农产品,湖区盛产鱼、莲等野生动植物,经济上便于供给,具有比较牢固的后方基地。

  第三,红军游击队指战员中,大多数是生长在水网地带的农民,或为渔民,或为猎手,风里来,雨里去,熟悉水性地势,具有高超的泅水本领和驾船技术。他们和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天然联系,可以实行寓兵于农的人山政策,“埋伏在群众之中,看清敌人的弱点,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后方”。

  就这样,在上世纪1930年左右,中国革命的最低潮,周逸群扎根洪湖,历经千辛万苦,与贺龙一起组建了红二军团,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洪湖地区的游击战争:“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区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而且,在不断的革命斗争和游击战争实践中,周逸群这个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还总结出了洪湖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人多则跑,(敌)人少则搞。”

  这十六个字,和后来毛泽东主席的十六字诀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比毛主席的十六字诀早了七八年。

  周逸群以自己卓绝的智慧和人品,赢得了洪湖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如今,在洪湖还流传着周逸群的这样一个故事:

  1931年,周逸群决定南下湖南,开辟洞庭湖特区。洞庭湖与洪湖毗连,方圆八百里,湖塘众多,土地肥沃,如能拓展,更有利于游击队灵活机动袭击敌人。

  周逸群在决定启程前往洞庭湖时,却病倒了,高烧40℃,当年的监沔县委书记李铁青劝他休息,等好些了再去。他却回过头地对李铁青说:

  “你是铁匠出身,知道铁有多硬,钢有多坚,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铁一样硬,像钢一样坚呀!”

  他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工作。”

  这句话说得如此坚定,他的脚步也是毅然决然。

  可是,谁都没想到,建成洞庭湖特区之后,在返回洪湖途中,他遭受敌人伏击,壮烈牺牲。

  周逸群牺牲时,年仅35岁。

  周逸群牺牲之后,让苏区军民悲痛万分。而且引发了争议:周逸群等人的行踪,国民党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呢?

  当时,就有人指出党内出了叛徒,不然解释不通,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出这个内奸是谁。

  八十年代时,有一种说法,说当时领导湘鄂西苏区的夏曦是害死周逸群的主谋,他当时正在进行肃反,据说非常嫉妒周逸群在苏区的崇高威望。

  但是,争论归争论,谁也找不到实质有力的证据,所以至今没有定论,周逸群牺牲之谜,可能永远要沉没在历史的湖底了。

  我们仅仅知道的是,周逸群的牺牲,对当时整个苏区、整个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国革命都是极大的损失,短暂的年华,卓著的功勋,他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很多年之后,贺龙屡屡回忆起这位良师益友,无数次泪流满面。

  当年,他为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出发,来到洪湖,历经千辛万苦,创建了湘鄂西苏区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红二军团,使洪湖成为天下扬名的湘鄂西苏区首府、红二方面军摇篮、洪湖赤卫队故乡。

  遥忆当年,他初见到烟波浩渺的百里洪湖,就曾经深情地说:“我虽生在贵州铜仁山区,但一到荆江两岸,就爱上了洪湖水乡,等革命胜利后,我一定要回来和大家一起,把洪湖建成聚宝湖。”

  转眼建党百年,我们的国家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在强起来。我们的洪湖也正在成为真正的聚宝湖,可我们的洪湖赤子周逸群,没有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没有等到聚宝湖建成的那一天。

  如今,我们都在学党史,都在问初心。初心在哪里?

  我想,就在波澜壮阔、沉默如斯的历史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付出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那些先辈,是他们让我们抵达到了今天,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去无限接近我们所期待的明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