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评论员曹歌 刚刚过去的“五一”旅游黄金周,330多万名游客涌进荆州,带动消费17多亿元,荆州成功跻身全国黄金周新晋“热门城市”榜单,这离不开荆州近年来坚持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实践、打造精品旅游、推进全域旅游的循序渐进。 爆红之后,荆州更需要冷静思考:如何保持荆州旅游持续增长,如何提供新的旅游需求、提升荆州的旅游服务水平、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荆州打破部分“网红城市”迅速“过气”的怪圈,实现从游客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如何进一步解决旅游产品热销中出现的住宿、停车场供给不足,景区分时预约、预警预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下一个旅游黄金季节的到来做好准备? 未雨绸缪,扬长补短。保持热度和新鲜度,必须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使“诗和远方”深度交融,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以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在方特东方神画、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园博园、海洋世界、洪湖悦兮半岛等成熟景区之外,积极培育新的高品质景区。加大旅游设施配套 建设,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趋势,加快推动全季旅游发展,不断提升荆州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解决荆州“过路游客数量大,过夜人数少”“客人来得多,消费释放少”,一半以上游客集中在主城区,且停留时间较短等问题。 同时,要结合荆州城市和地域人文自然资源特点,探索开发能够激发和满足当代人对创意生活、特色资源、人文底蕴和城市个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旅游产品,通过互联网传播,引发更多人对荆州这座古城的关注,使“眼球效应”聚集关注势能,不断形成旅游爆点,让荆州旅游既能如钱塘潮涌,也能细水长流。 成为网红打卡城市,可能只是荆州的一个开始,想要长久地留住游客并实现增长,还得看城市与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五一”假期旅游人群井喷式增长,亮眼的数据,说明荆州旅游不仅有一张漂亮的“面子”,也积累了一定厚重的“里子”。同时,短板仍较明显,距离打造中国楚文化目的地、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趁热打铁,加大城市旅游和城市品牌的建设,还需要更多冷静睿智的思考和争分夺秒的实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