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评论员曹歌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在惠民惠企创新服务上见行动、下真功,优化营商环境,荆州率先在全省争取“一事联办”试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缩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让办事程序更透明、公开,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不再是步步关卡,而是一路通关、畅通无阻,显示了政府的决心和力度。 荆州的“一事联办”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复杂交给系统,把高效留给了政府。这不仅是办事流程上的变更,更是互联网思维下政务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从为民众服务的立场出发,敏锐发现民众对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再通过创新性的政务改革,为民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公共服务产品。 “一事联办”简化了流程,节约了时间,方面了群众;对于企业而言,节约时间就是节约成本,节约成本就是增加了竞争力。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通过“一事联办”,老百姓从中切实感受到了“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改革新速度,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而企业更是从“一事联办”中看到了荆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留商、惠商、助商的诚意和真心,在“只跑一次”的办事过程中,赢得的是时间、增强的是信心、看到的是未来。 确保“一事联办”不打折扣、实施到位,要不断强化服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水平、思想觉悟。如遇到突发棘手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分析原因,找出较快的解决办法。要多用心,多想办法,让服务更“走心”、群众更“暖心”。要突破“平台壁垒”“数据壁垒”,畅通部门之间纵向横向的对接,避免一事联办“联”不到位、一次办好“办”不成功,让“高效办成一件事”“例不虚发”,让“一事联办”的惠民套餐成为助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强劲动能。 转变思想、改进作风,急企业群众之所急,想企业群众之所想,打通办事堵点、难点、痛点,疏通办事“经络”,服务“一路通关”。不断缩小与群众要求的差距,把服务群众变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责任,应该成为荆州广大干部的一种自觉行为。在创新政务服务的同时,我们要做好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平衡,让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释放活力,用市场的力量去推动企业的发展。要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让“办事靠法治、不用找关系”成为社会共识。 水深鱼龙潜,林密鸟来巢。以“一事联办”为突破,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三管齐下”,我市精心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必将迎来突破性进展、百花齐放、星月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