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1版:洪湖往事

“洪湖候鸟”与“洪湖精神”
——寻访路易·艾黎旧居

    新西兰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洪湖旧居

  □记者马骁张致远

  洪湖美,美得不仅是烟波浩渺,轻歌漫舟的洪湖风光,更是洪湖儿女在革命道路上展现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战胜每一个困难”的“洪湖精神”。

  而“洪湖精神”的阐释者,则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路易·艾黎。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洪湖的路易·艾黎旧居,寻访他与洪湖这片革命热土之间曾经发

  生的故事。

  所见值得尊敬的洪湖儿女

  冒着绵绵细雨,报道小分队来到了洪湖新堤街220号一栋两层木结构老屋前。这栋木屋,原来是路易·艾黎在洪湖的住所,如今已成为路易·艾黎纪念馆。踏入屋内,仿佛跨过时空的门,屋内展出的一幅幅历史照片变得鲜活起来,一张洪湖苏区军民抢修堤防、重建家园的感人画面映入记者的眼帘:小伙子们用独轮车推土、妇女们挑着竹筐一筐一筐地运送石头,连白发老人也提着草袋,让年轻人往里面铲土……

  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红雨介绍,1931年夏,洪湖苏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洪湖军民在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同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灾斗争。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路易·艾黎于1932年初受国际联盟委托,为重建被洪水冲毁的长江大堤,发放国际救灾物资,以国际救灾机构成员的身份,从上海只身来到洪湖,将救灾粮食和物资送给了红军与修堤的灾民,并由此与洪湖人民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数年后,在延安的一次宴会上,路易·艾黎见到了贺龙,笑称红军枪打得很准。贺龙大笑,再三感谢他当年的“雪中送炭”。

  路易·艾黎一生中先后五次来到洪湖,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洪湖人的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在他心中,洪湖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

  所感风雨同舟的洪湖情谊

  绵绵细雨,使整个洪湖都沐浴在春日的恩泽中。站在艾黎老人当年曾登过多次的长江堤——官保堤上,思绪万千。

  路易·艾黎与洪湖,因事业而相识,因精神而相知。洪湖人民的百折不挠,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令他钦佩。而他终其一生对洪湖这片热土的无私眷恋,则是洪湖人民铭记他的根源。

  大堤上,家住新堤的刘艳红带着自己上小学的儿子在细雨中漫步,极目远眺,春日的江水分外平静,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暴躁。

  “路易·艾黎是许多洪湖人认识的第一个外国人。”刘艳红告诉记者,在许多洪湖人眼里,路易·艾黎不曾谋面,却胜似亲人。

  “洪湖候鸟”永远南归,如今,让路易·艾黎折服的“洪湖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同为传承“红船”血脉的革命精神。

  “身为洪湖人,我感到无比光荣和骄傲,我们要铭记这段红色记忆,继承发扬‘洪湖精神’,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好好学习,将来投身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就读于湖北大学的王婷说。

  所思历久弥新的洪湖精神

  如今,旧居内仍陈列着路易·艾黎在洪湖时期所写下的文章手稿、用过的物品。

  他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民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从长征、延安、洪湖、抗战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出来的精神,中国人民充满这种高尚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建设自己的祖国,这种精神力量推动了一切。”在路易·艾黎眼中,洪湖这片红色沃土所孕育出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映射出中国革命和民族之魂。

  历史的发展循环往复。2020年,百年难遇的洪峰再袭洪湖,再袭新堤。这次,全体洪湖儿女再次展现了高贵的“洪湖精神”。

  新堤宣传干事杨欢介绍,2020年进入汛期后,洪湖市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防疫防汛同时进行,坚决落实责任制,严格执行防汛预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流域堤防巡查防守。长江、洪湖围堤、下内荆河三线同时作战,11个哨棚严格落实“十有”要求,233名干部群众上堤参加4500米长江段面防汛,180名劳力轮班开展查险排障,突击队随时待命准备救灾抢险,洪湖围堤、下内荆河顶住了数十天的超保证水位,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纵观历史,从来不缺少艰难险阻,也从来不缺少克难攻坚。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精神的丰碑永不动摇,“洪湖精神”将再次领航,指引洪湖儿女在新征程中劈波斩浪。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