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特约记者董铭许露阳 守正创新始终站稳宣讲台 赓续精神血脉用好用活传承站 抓实主阵地党史学习成新常态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沙市区活化学习方式,站稳宣讲台、用好传承站、抓实主阵地,充分发挥三大平台作用,让全区上下树立正确党史观,赓续精神血脉,感悟思想伟力,高标准高质量切实促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细。 守正创新始终站稳宣讲台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沙市区委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2次召开专题会议,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5次集中学习研讨,带头学习党史,以身示范推动全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人手一套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籍。大家精学规定书目,深刻理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各项要求,学好历史教科书,用好历史营养剂,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 同时,组织多层次宣讲掀起学习热潮。组织全区科局级一把手参加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特邀湖北省委党校王鹏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文红玉教授到沙市区作专题辅导。科学严谨把握党史专题宣讲的重点内容,下发《沙市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工作方案》,区“四大家”党员领导走进基层讲党史,组建区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和行业及基层多样化宣讲队“两团多队”,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青年骨干引领讲、媒体平台多样讲、文艺队伍生动讲、先进典型现身讲、志愿队伍主动讲的宣讲工作局面,推动党史宣讲“七讲七进”,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文明实践中心、进网络。目前各宣讲团队 已宣讲286场近5万人参加学习。 赓续精神血脉用好用活传承站 让红色资源成为党史“教室”。用好“身边物、身边事、身边人”,传承红色基因。青杨巷18号是抗日战争时期荆州地方党组织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下属的湘鄂西区党委重要的机关驻地之一,也是目前荆州市中心城区硕果仅存的重要革命旧址。沙市区拨专款对该革命旧址进行了修缮,让革命遗址成为党史“教室”。岑河镇西湖村,是新四军五师襄南独立十四营的根据地,沙市区在该村建烈士陵园,并将其与沙市烈士陵园、荆江分洪亭等一起打造“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并绘入荆州全景红色地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课堂。用好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市烈士陵园, 建设党史陈列馆,结合清明节、青年节等重要节日,使其成为专业化、系统化的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室”,组织各单位前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走“新”更走“心”。目前已达127批次4584人次。 让红色故事成为党史“教材”。崇文街道凤台社区根据原荆州地区潜沔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胡幼松同志事迹,创作出现代渔鼓戏《胡幼松》。国家二级演员崔道伟创编湖北大鼓《韶山颂》。朝阳街道跃进路社区用VR技术,把中共一大旧址、工农红军长征、松毛岭保卫战等100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和30多个省级博物馆搬进了社区,让群众用虚拟体验的方式体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等历史时刻,目前已有1000多人次进行了参观学习。跃进路社区书记丁冬梅说,党的百年史料,通过这些鲜活生动的方式成为党史“教材”,开启了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下转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