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安娇姣 通讯员周颖 而今的荆州,法治精神浸润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融入增进民生福祉的各个领域。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让群众安全感、公正执法满意度、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扫黑除恶行动评价稳步提升。近年来,机关里、校园中、广场上、厂房里、农户家,随处可感受到法治的脉搏和节奏。 近年来,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跃升到哪里,法治的支撑力量就跟进到哪里;群众关注什么问题,荆州司法行政系统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市司法局已连续九年荣获“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单位”称号。荣誉背后,是该局全体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模式,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市司法局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紧紧围绕“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统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承担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格局,让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扬党旗、亮身份、争先锋、见行动,奏响以法治促稳定、促和谐的新乐章。 党建引领打好责任落实“组合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市司法局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市司法局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论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作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要工作,带头学深悟透、笃信笃行,全面提升党员政治素质。 机关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谈心室、陈列室……走进市司法局,浓浓的党建氛围扑面而来。市司法局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效,按照党建活动经费保障标准为基层支部开展党建活动提供充足经费保障,确保党建阵地功能齐全、规范适用。此外,该局还为每个党支部“安家置业”,为4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聘请党务工作者,投资近20万元在局机关新建了一系列红色阵地,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谋划基层党的建设。近年来,该局按照党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总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功能,定期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确保全局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为基层党建把关定向。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坚持把管党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抓实基层党建。构建局党委、机关党委(律师行业党委、公证行业党委、司法鉴定行业党总支)及各党支部、党小组层层抓落实的党建责任体系。强化党风廉政和监督执纪工作,带头开展作风纪律公开承诺。 2020年,市司法局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着力推进法治荆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常态化下沉社区、打赢“三大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长江大保护、“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任务,主动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健全机制奏响教育整顿“最强音” 高站位启动、一盘棋联动、立体化推进,今年春天,市司法局奏响了队伍教育整顿“最强音”。 今年3月22日,市司法局组织近50名党员干部赴洪湖市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学党史,忆初心,接受革命传统和廉政警示教育。大家表示,要以本次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坚持知行合一,强化使命担当,知红线守底线,树立良好形象,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司法局党委把队伍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政治责任,积极谋划部署,吹响了开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冲锋号”。一场场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学习教育,覆盖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触及每个干部职工的内心。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活动,扎实推进教育整顿往深走、往实走、往心走。 市县两级司法局均成立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和案件线索查办、自查自纠、顽瘴痼疾整治3个专班,并结合实际制定教育整顿实施方案、学习教育方案以及学习计划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学习教育和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紧密融合,深化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四项教育”,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全员政治轮训、革命传统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 市县两级司法局扎实开展“周末课堂”“夜学”活动,综合运用“集中学+分散学”“自主学+指导学”“个人学+交流学”“课堂学+现场学”“线上学+线下学”等多种形式,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 市司法局在确保规定动作不漏项、不走样的同时,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做精做实自选动作,在全系统内开展三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本,在系统内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公证和司法鉴定行业三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整治,彻底整治司法行政系统存在的顽瘴痼疾。 丰富载体绘制法治建设“五线谱”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一句被广为传颂的名言,是每个学法之人心中的金句。 只有让法律抵达人心,只有在全社会高度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方能“形神兼具”。这些年,在荆州,法治信仰浸润人心,全民守法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市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把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为推进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工作机制全覆盖,市司法局向社会公布各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并接受群众监督。让国家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精准普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自觉执行法律裁决,并在法治实践中感受法治精神。 ——安排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去年,市委依法治市办安排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围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回头看,全市清理取消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证明事项。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的落实,各地各单位开展落实情况自查,目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法律七进”活动有声有色。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广泛开展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长江大保护、扶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金融风险、国家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新颁布的《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等内容的法治宣传活动。法治阵地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0多个。 ——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七五”普法期间,法治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市各地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完善法治教材体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司法局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出台《荆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标准》,将公平竞争审查涉及的17项指标纳入审查标准范围,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审查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法治建设,普法是基础。而今,法律精神已浸润古城,法治观念已植根民心,共同创建出一个人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城市。 协同发力谱写惠企惠民“新乐章”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创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市司法局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司法行政部门立足职能职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近年来,市司法局严格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30条”“60条”要求,着眼于优化营商环境等一个个社会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推进“清、减、降、通”专项行动,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让法治“阳光雨露”厚植营商沃土。 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惠企措施相继出台,彰显了市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和决心。 “这好那好,不如企业叫好。”“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市司法局多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会议,动员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持之以恒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长久战。 群众有所盼,司法有所应;群众有所需,司法有所为。一直以来,市司法行政系统厚植为民情怀,激发干事热情,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市司法局制定下发“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利民10条措施。全系统干部职工结合疫情防控、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文明城市创建及本职工作等,全岗全员全方位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 在第15个法律援助“春”字号行动中,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着力为农民工和困难群众讨薪维权,集中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助力民营企业疫后重振”、“关爱农民工”、“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社会特殊群体”等系列活动。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等举措,在法律援助、公证、仲裁等窗口单位,增加延时办理、上门服务、一窗办理、网上办理等功能,为群众提供多渠道办理方式,让群众办事更快捷更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