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余年来,乡党委一届接着一届干,奋勇争先、苦干实干。全乡共建成、升级各类公路250千米;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0处、管网462千米;新建、改造农村电网46千米,建成通信基站13座。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村村建起“水立方”,组组通上水泥路,户户告别“屋檐水”,彻底告别“萤火灯”。全乡群众用上了安全水、放心电、舒心路、稳定网,教育、医疗、社保等各方面条件全面改善。 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依托特色土家民俗文化和天然温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境内自然山水、天然温泉、民俗文化、红色教育等文旅资源,定位湘鄂两省第一温泉康养小镇,融合中医疗养、运动健身、土家美食等元素,着力做大“温泉+酒店+养生+运动+美食”融合文章,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2019年,卸甲坪土家族乡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北旅游名镇,昔日穷山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全乡人均纯收入10年增长5.8倍,近年来平均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 党徽闪耀山间红雁引领谱新曲 党建引领,事半功倍。乡党委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能力提升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熠熠党徽闪耀在群山之间,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杨树坪村属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520户1712人,其中党员40名。自2018年起,该村将阵地建设作为村级“一号工程”来抓,把建设红色阵地和繁荣红色文化作为主攻方向和亮点工程,成为松滋市首批党员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之一。 1989年出生的覃海露,2018年当选曲尺河村党支部书记。她牢记为民情怀,常下村组,脑中有智慧,脚下有泥土。在“红色头雁”的引领下,曲尺河村通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实现了全覆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2019年,该村建成高标准红色阵地,基层堡垒进一步巩固,曾经的落后村,蝶变成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文明村。 “党委包村、干部联村、村委包组、组长联户”,为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从解决“群众身边事”破题,党委班子示范在前、引领在先,建立起了党群联系“全链接”。 乡党委推动各村(社区)吸收村里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医生等有威望、有经验的“五老”人员,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形成村级自治、村民共治、群众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乡干群协同作战,实现“无疫乡镇”目标,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党风带出新风务实和谐传佳话 服务当先,党风带新风。乡党委以优良的党风转作风、促民风、正乡风、树新风,以群众需求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延伸便民服务末梢。 54岁的覃梦虎是卸甲坪村村民,此前一家5口居住在五龙山上,水、电、路“三不通”,生活条件十分困苦。2019年,卸甲坪村用足用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包括覃梦虎一家在内的鹰嘴尖、五龙山等31户99名“穷山恶水”原住民,全部搬到关望坡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成为荆州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安置点统一按照土家建筑风格建造,除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还进行了绿化、亮化,配备了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厕所、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 不仅如此,小区为每一家搬迁户分配了菜园,除介绍外出务工和安排公益岗位外,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量身定制袋料香菇种植(5万袋)、三红蜜柚(300亩)、土蜂养殖(400群)、中药材种植(10亩)、高山蔬菜订单种植(14亩)等产业,产业带动率100%。 夕阳西下,关望坡上炊烟袅袅。散学归来的孩童们围着健身器材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现在孩子上学读书方便了,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村里可是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看着眼前欢乐祥和的山居生活场景,覃梦虎感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