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发布·三农

集成先进技术打造绿色品牌
市农技推广中心助力荆州绿色大米产业发展

    市农技推广中心荆州高新区专家大院荆州日报编辑部

    合办

  □记者周军通讯员付明

  7月2日,荆楚富民农机联社负责人周大玉将1000公斤绿色大米送到荆州沙市机场,之后又来到岑河产业园,为园区2家企业送去合作社种植的优质大米。

  荆楚富民农机联社位于沙市区岑河镇白渎村,近年来,在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支持下,以荆楚富民农机联社为产业发展龙头,带动白渎村大力发展绿色大米产业,2015年一举脱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全村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万多亩,亩平收入达到2800多元,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乡村振兴。在年初我市组织的“荆州大米”评选活动中,荆楚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再香缘”虾稻1号摘得

  “荆州十大名米”桂冠。

  集成多项技术实现绿色化生产

  荆楚富民农机联社是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示范点,近年来,中心采取“中心+联社+村+农户”模式,通过推广农业高效生产技术,支持联社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新模式。

  开展项目建设。白渎村是传统的稻麦产区,市农技推广中心将承担的优质粮丰产工程、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安排到该村,以荆楚富民农机联社为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集成绿色种养技术,推进全程机械化,将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指导联社选用抗(耐)性品种,采取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等措施,开展物理阻隔育秧,并用稻鸭共育、释放稻螟赤眼蜂、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等进行生物防治,还在水稻分蘖初期、孕穗末期、抽穗期等关键时期,及时指导联社采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喷杆式喷雾机等农机预防病虫害发生。

  延长产业链条。在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支持下,近年来,荆楚富民农机联社引入稻米烘干机等设备,依托两湖市场等形成销售网络,前伸后延,打造绿色大米产业链。

  打造稻米品牌发展绿色大米产业

  荆州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素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优势产区。近年来,承担绿色品牌创建任务的市农技推广部门以打造“荆州大米”为抓手,积极推进荆州稻米品牌创建。

  市农技推广中心指导成立荆州市大米加工企业协会,整合全市大米生产、加工、贸易、储藏方面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聚焦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补上高质量发展短板,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强荆州大米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同时,抓好荆州大米历史文化传承和品牌价值提升工作,努力将“荆州大米”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大米品牌,以米兴农、以米强农,促进荆州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推动荆州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飞跃。

  今年1月份,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荆州大米”评选活动,经过送农业农村部定点检测机构(武汉)进行食味值检测、省市专家现场盲品、综合考评等环节,评选出“荆州十大名米”和20个“荆州好大米”品牌。

  由荆楚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选送的“再香缘”虾稻1号在评选中摘得“荆州十大名米”桂冠。联社负责人周大玉说:“获评‘荆州十大名米’品牌后,我的大米名声大震,不仅获得荆州沙市机场、荆州火车站、荆州一医的稻米订单,还通过两湖市场销往全国各地。‘荆州十大名米’桂冠和绿色大米标识就是我的敲门砖,帮我的大米卖得更好、销得更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