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讯员陈雨 作为“沙市老姨妈精神”发祥地,中山街道健康巷社区党委紧紧围绕“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热爱社区、自强不息、健康向上”的精神内核,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描绘出一幅精准引领、精诚共治、精细服务、精神永续的基层党建新图景,为加快建设“三首之区”,打造“四个中心”擦亮鲜红底色。 以志愿服务传承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模式,将以往单独存在的12支志愿者服务团队予以归并重组,成立“578”服务队和长江大保护志愿者联盟,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禁捕宣传、沿岸垃圾捡拾、水上安全应急演练、防汛巡堤查险、在建工程安全大检查等行动,不断拓宽党员志愿者服务内涵和外延,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载体和方向,凝聚起“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服务队”的广泛共识。 以文明创建倡导助人为乐的时代风尚 以创文创卫为抓手,将学党史与办 实事有机结合,积极争取爱心企业和民政、残联等职能部门支持,全方位调动下沉党员、青年团员、退役军人、社区“五老”、“两代表一委员”投身社区综合治理的内在热情,确定“党员奉献日”,持续开展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整治、“微心愿”认领、反诈防诈宣传、返沙人员登记扫楼活动,深入开展助学、助困、助残、助医、助农爱心系列行动,大力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城市氛围,携手争做“助人为乐、文明同行”的先锋典范。今年以来,众筹扶贫帮困资金近6万元,帮助对口村镇销售农副产品500余斤,走访慰问困难家庭126户,发放救助物资200余份,健康义诊100余人(次),为辖区9位残障人士免费提供轮椅、腋拐、盲杖、手杖等辅助工具。 以党建引领激发热爱社区的内生动力 借助社区“大党委”平台和长江荆州通信管理局、市住建局、市路灯管理服务中心、荆州海事局沙市海事处、区烟草局、区人民医院、和顺轮渡、荆通运业等共建联建单位优势,成立党建共建理事会,科学划分责任区,设立“一楼两长”,适时召开党建联席会,全方位打造防疫防洪“红色网格”、步行街“红色商圈”、“五老”党员“红色方阵”、非公联合支部“红色磁极”、嘉美小区“红色业委会”、新社会组织“红色引擎”,形成“共建共享、相融共促”的集聚效应,切实将“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落到实处,有效解决了青阳巷老旧小区小水管网漫溢、步行街多年无路灯等老大难问题,“儿童之家”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得到省妇联的高度评价。 以革命文物讲好自强不息的红色故事 一方面,以支部为单位,分头带领社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瞿家湾革命根据地旧址、岑河镇桂花村“乡廉堂”、岑河镇木垸村红色百年广场、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荆江亭等红色革命基地,追忆峥嵘岁月,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以中共湘鄂西区地下党组织指导开辟根据地、指挥地下革命斗争的生动故事为蓝本,深度挖掘青阳巷18号革命遗址红色资源内涵,精心制作PPT讲稿,鲜活呈现厚重历史,激励党员群众感恩奋进、尽责有为,社区选送的演讲作品荣获沙市区“学党史、讲故事”建党百年荆州红色故事大赛三等奖。 以先进文化涵养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 依托社区图书室、“读报小组”、“郑桂芝工作室”、“老姨妈精神”展示馆、党建文化长廊等学教阵地,开设红色讲堂,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批示指示和上级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发挥文艺骨干和文体团队作用,创作弘扬“老姨妈精神”歌曲《她就在我们身旁》,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迎新春喜乐会、社区“街坊节”团年宴、元宵节猜灯谜、“三八”联谊、清明祭扫、“忆党史、守初心、跟党走”红色观影、“棕情端午礼赞百年”传统文化之约、廉政书画展、“最美的歌声献给党”红歌会、党史知识与反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有奖抢答等特色活动15场(次),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四个自信”和行动自觉,让普通群众潜移默化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润泽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