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安娇姣实习生韩珵君通讯员熊熠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创新活力加速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即日起,本报推出“小康圆梦”专栏,全面展示各行各业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2020年,荆州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08亿元、比2015年增加177亿元,年均增长5.1%;农业增加值达到485亿元、比2015年增加120亿元,年均增长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17元、比2015年增加5089元,年均增长6.5%…… 一条条不断上扬的曲线、一张张绽放出幸福的笑脸、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昭示着在党的带领下,荆州农业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今,荆州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正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卖得 出”到“卖得好”,从“手工时代”到“无人时代”,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近些年,荆州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数次飞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 为先。我市全年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90亿斤左右,水产品产量连续26年稳居全国市州第一。随着粮食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荆州切切实实稳住了粮食安全“压舱石”,荆州人民也端稳了自己的饭碗。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为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压实考核责任,落实惠农政策,抓实主体培育,提升种粮综合效益、农业抗风险能力和优质稻产业发展水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市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全力推进;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强化“三实三提”六项措施,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农为邦本”。从吃干榨尽到藏粮于地,我市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强力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施行动。全市每年创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面积30万亩以上,统防统治面积2000万亩次以上。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