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进 湘鄂西苏区是全国最为著名的五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地军民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有特殊性。毛主席曾在文章中盛赞湘鄂西苏区革命斗争,称利用江汉水网湖区进行游击战,是人民战争一大创举。 红军利用当地的自然形态,在河湖港汊中开展游击战,常常在河网地区的芦苇丛、蒿草丛将敌人各个击破,将其消灭在湖水里,闷死在淤泥中。敌人往往在枪响之后,还不知枪声来自何方,就见了阎王爷。余家埠大捷就是苏区一例经典的战斗。 1931年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领导下,攻城拔寨,打土豪、打湖霸、分田地。根据地渔、农民革命热情高涨,革命形势发展很快,苏区的中心区域逐步扩大。在贺龙提议下,红二军团决定成立直属独立团,担任军团尖刀班的使命,段德昌兼任团长。 1931年2月,农历新年刚过,蒋介石集团疯狂地向全国各大根据地发起了第二次"围剿“,形势对新生的湘鄂西苏区政权极为不利。贺龙等湘鄂西苏区将领从战略上分析了敌我态势,战术上分析了敌我战争条件的优劣。认为敌人的优势在武器,红军的优势在于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自然条件。估计这次"围剿"首先会向苏区中心区域反扑,敌军的进攻路线可能会从苏区西部汪家桥、余家埠、陈沱口一线,进攻苏区首府周老嘴。 从2月中旬开始,根据湘鄂西苏区军事会议研究决定,段德昌率新成立的直属独立团,驻扎余家埠附近四角湖芦苇丛中。边操练,边观察监视敌军的动向。一天天过去,直属独立团没有等来敌军过境。近一个月来,有些性急的将士耐不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捞不着仗打可真焦急。 针对部队出现的这一焦躁情绪,段德昌给将士们上了一课。他分析道:敌人不会冒然进犯苏区,他们必先会派一个突击队来探路,这个突击队肯定是他的精锐武装。所以,我们必须打蛇打七寸,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粉碎敌人向苏区进攻的图谋。 到了3月下旬,有消息来报,敌人进攻没有实际动向,估计不会进犯苏区。贺龙得知情报后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假象。要求段德昌加速整训部队,提高给养标准,做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和精锐的准备。 4月24日凌晨,从白鹭湖李家场传来情报,由团长黎声坤挂帅的敌新三旅第一团组成的先遣队,正向余家埠方向开进,情报证实了段德昌的分析。得知这一情报后,贺龙迅速指示直属独立团进入战斗状态,确定在余家埠东港口设伏,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响午时分,敌军出现在四角湖边土路上。 等敌军全部进入埋伏圈,段德昌一声令下,进攻的军号己吹响。一时间枪声大作,从陆地、湖面、芦苇丛中,将士们在喊杀声中冲向敌阵。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当敌人还处在懵懂状态时,就成了新鬼。大刀、梭镖、鸟铳,加之鞭炮炸响的油桶,有如千军万马,喊杀声震天。突如其来的伏击,搞得敌人不分东西南北,惊恐不已,乱了方寸。这样,逼着敌军匆匆逃往湖上,哪知四角湖是个浅水湖,湖底淤泥深厚,一脚踏进去越陷越深,只得一个个束手就擒。 敌军做梦都没想到,在余家埠遭此埋伏。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敌人溃不成军。敌新三旅第一团团长黎声坤见状鸣枪示警,大喊大叫:给我挺住,挺住。想稳住队伍阵脚,却无济于事。士兵们逃命要紧,无心而战。敌团长黎声坤慌乱之中开枪射杀几名官兵,可也解决不了士兵此时的厌战情绪。 战斗持续到傍晚,敌军纷纷缴械投降。战斗接近尾声。段德昌带领官兵打扫战场时,当走到湖中一半岛上发现有脚印,原来敌团长黎声坤等四人,在湖边芦苇丛中饮弹自尽。 这一战斗,全歼敌新三旅第一团。俘获敌军5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千余支,取得了余家埠大捷的胜利。贺龙闻听战场捷报,高兴地喝令准备200斤好酒,开祝捷大会。一时间,苏区的天空变得阳光灿烂,根据地歌声嘹亮。 余家埠大捷,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向苏区中心区域进攻的图谋,并为创建红九师奠定了基础。红军在苏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此战打破了敌人藐视红军,狂妄的心态,让敌军知道了红军游击战术的厉害。 1931年三月初,湘鄂西根据地奉中央命令,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为军长。红二、六军分别改为新七师、新八师。五月中旬,以直属独立团为基础,在周老嘴正式成立了红三军第九师。段德昌任师长。 在此后的诸多战斗中,红九师在战斗中,得到了兵员的扩充,收缴的枪械、给养及时补充了部队。在贺龙的率领下,红九师战胜攻取了诸多城镇,收复了洪湖根据地中心区域以外的大部失地。 余家埠大捷,极大地鼓舞了苏区军民的革命斗志。这是一次经典之战,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军民利用自然条件,战略战术将敌人歼灭于河湖港汊,是湘鄂西军民创造的一大获胜法宝。同时,它也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