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初心百年恰风华

第A005版:初心百年恰风华

齐唱山歌给党听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建工作纪实

    详情请扫二维码

    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刘明伟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证书。

    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品种繁多的山乡特产。

    整齐美观的安置小区。

  □记者刘思楫通讯员曾涛陶小雨

  “隔山隔岭隔个岩,党建引领幸福来;齐唱山歌给党听,感恩如今好时代!生活越过越精彩……”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欢庆时刻,在“学习强国”平台上,一首土家山歌火了。这首由荆州日报社、松滋市委宣传部精心策划推出的原创音乐微视频《齐唱山歌给党听》,“唱”出了土家儿女的心声。

  近几年来,“荆州屋脊”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改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摘掉了“省级贫困乡”的穷帽子,人居环境美化靓化,“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农民富”的魅力山乡画卷徐徐铺展。

  7月1日,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刘明伟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和证书。这是继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后,卸甲坪再次荣获的国家级荣誉!

  党建引领新发展人民生活好起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发挥“钻天拱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山乡精神,抢抓对口帮扶机遇,累计整合、实施各类项目685个,投入资金14.8亿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社会民生。

  走泥巴路,住土墙屋,喝屋檐水,用萤火灯,吃苕米饭”是卸甲坪过去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乡党委一届接着一届,苦干实干,40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宽8米、长8千米的黄杨公路;70天在曲尺河建设了一条长60米、宽2.5米、高20米的钢筋混凝土拦水坝;100天在高山上建成了扬程200米的水厂,创造了“卸甲坪速度”。

  10年来,全乡共建成、升级各类公路250公里;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0处、管网462千米;新建、改造农村电网46千米;建成通信基站13座,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全乡群众用上了安全水、放心电、舒心路、稳定网,教育、医疗等条件全面改善。

  回顾卸甲坪的发展变化,乡里的父老乡亲们都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正是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永远感党恩!”

  产业发展新业态乡村旅游火起来

  乡党委依托乡域内青山绿水美景、民俗民族文化、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资源,探索“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支持挖掘、收集散落民间的土家民俗文化资源,出版《土风集》等系列丛书十余套,连续举办四届“民俗文化节”和三届“油菜花摄影节”活动,新建土家民俗文化博物馆,策划庆卸公路“十里文化长廊”……土家文化逐渐绽放生机。

  依托“基地+农户”,支持培育晶地农业、村晖农业等28家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开发了葛根、蜂蜜、香菇、坛酱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

  依托“旅游后备箱工程”,乘着消费扶贫、农村电商的东风,土家蜂蜜、传统酱菜、葛根制品等土特产,走出深山、走向全国;依托天然温泉资源,引进宜昌民生集团投资4亿元建成曲尺河温泉度假邨,着力打造“温泉之乡”;整合土家文化、温泉等特色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2019年,卸甲坪乡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北旅游名镇。

  随着卸甲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攀升,游客也越来越多,本地农庄、民宿的生意也被带动起来了,乡村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许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发展了有特色、有亮点的农旅融合产业,天星堰村的青年党员谭青青正是其中之一。在她土色土香的农庄里,正宗的土家风味深受客人喜欢,日接待人数最高达200余人。她还以卸甲坪各处的美景美食为素材,制作出许多精美的短视频,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卸甲坪李子柒”。

  改革发展新局面精准脱贫富起来

  乡党委把党建引领作为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切实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持“乡带村、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发挥“雁阵”效应,筑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10年来,全乡人均纯收入增长5.8倍,昔日穷山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卸甲坪乡“人平三分挂坡地,主产红薯和玉米”。为找到出路,乡党委带着问题,反复研究,确定了“生态立乡、产业兴乡、文旅强乡”的路子,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近几年来,卸甲坪乡通过发展农业采摘、康养旅游、特色种养等农村集体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创业,村级集体经济平均达13万元。卸甲坪村支部书记魏爱民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沿河种果、坡地造林、草场牧羊、空中放蜂、杂木养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松滋县乡两级均出台支持卸甲坪葛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乡坚持以葛根产业发展为主导,全力打造“葛根之乡”。党员覃仕书领衔葛根产业项目,依托当地优良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发展起土家特色葛根种植。葛根粉、葛根茶、葛根片、葛生源饮料、葛根粉丝等系列产品相继推出,产品远销深圳、广州、四川、武汉等地,带动近百户贫困户就业,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代表。2019年,“卸甲坪葛根”被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4月,卸甲坪乡成功获批以葛根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后期中央奖补资金1000万元。

  目前,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全乡建成2000亩葛根基地、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500亩高山蔬菜基地、20万筒香菇基地、10万斤土家坛酱基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7月1日,在卸甲坪村关望坡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享受着易地搬迁政策的脱贫户们集中来到刘纯德家中,一起观看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直播。一向足不出户的刘全珍老人,也迈着年迈的步伐,与大家一齐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和祖国的伟大富强,她满脸幸福地说:“党的脱贫政策好啊,现在的老人最幸福,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房子也不怕风吹、不怕雨淋。”

  城乡治理新提升乡村振兴美起来

  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不断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优良的党风引领乡风,以良好的乡风带动民风。2020年,卸甲坪成功捧回“全国文明乡镇”“国家卫生乡镇”两项桂冠。2021年1月,卸甲坪乡被湖北省委推荐为“全国首批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同时被命名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曲尺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集聚一起,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镇、村两级干部作为普通志愿者参与其中,对集镇附近的露天垃圾、卫生死角等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并对房前屋后卫生清理不到位的农户进行文明劝导,以实际行动“擦亮”小城镇,营造洁净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勤劳务实的社会风尚,持续巩固创建成果。

  近年来,卸甲坪乡党委从“解决群众身边事”破题,建立“党委包村、干部联村、村委包组、组长联户”的党群联系“全链接”,打通群众的“最后一米”。党委班子示范在前,引领党员干部常态化走街串巷、下村入户,沉下去访贫问苦,为百姓排忧解难,将红色故事赓续出新的脚本。

  依靠有威望的“五老乡贤”,各村(社区)组建乡村振兴理事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村级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出“矛盾共调、要事共商、困难共帮、文化共享、和谐共评”的“五共”治理模式。同时,深入挖掘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家庭”等活动,不断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讲好山乡故事、弘扬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