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万杨 “原来住在松滋市海拔最高的鹰咀尖,最难的就是吃水。路陡坡高,水要从10多公里外运上去。”卸甲坪村村民徐松柏说,2018年,山尖上的26户人家告别陡坡峭壁,全部搬进了水电路网全通的扶贫安置点。 村民生活的蜕变是我市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市,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不懈跋涉求索、披荆斩棘,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迈进。1613个工作队、4109名干部驻村帮扶,66647名干部职工“结穷亲”,在脱贫一线跑出速度、力度和温度。 回望来路,荆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1494户、400524人全部脱贫,3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含44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精准施策守住脱贫攻坚“底线” 绿水清波,河渠蜿蜒流淌;树荫深处,楼房错落有致;村道两旁,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风景画描绘在农家院墙上……荆州大地上,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曾经,荆州是湖北省最大的插花贫困地区。 向贫困宣战。2015年10月,《中共荆州市委、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三年扶贫攻坚行动”的决定》出台,及时推出精准到户、到项目、到资金、到产业、到举措、到效果等一揽子举措,因人因地施策,精准滴灌、靶向帮扶。 5年来,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召开市委常委会48次、市政府常务会33次、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10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攻坚路上,我市坚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实施“六项清零”大行动,始终确保脱贫攻坚“底线”不破、“后墙”不倒。 5年里,全市危房改造共计40450户、109214人,易地扶贫搬迁共计1010户、2991人,贫困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健康扶贫“985”政策的实施,筑牢贫困群众医疗保障底线,我市贫困人口医保各项扶贫政策均得到全面落实落地。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以及教育系统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全市无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因贫辍学…… 一项项精准之策在荆州大地落地生根,书写出脱贫攻坚的出彩答卷。 念好产业“扶贫经”脱贫攻坚“马力”足 一个个温室大棚整齐分布、一串串饱满圆润的葡萄挂满枝头,江陵县秦市乡刘家剅村鲜丰葡萄专业合作社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葡萄。 葡萄产业不仅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吸纳不少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就业。如今,刘家剅村产业遍地开花,形成了以葡萄、稻虾、食用菌、黄鳝泥鳅等为主的特色产业,94户、34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