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02荆州要闻

脱贫圆梦40万人幸福转身

  (上接第1版)

  要想富,谋项目。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确保贫困群众发展有产业、脱贫有门路、收入可持续——

  公安县在传统特色种养基础上,大力推广“吊瓜”种植,助力贫困户走上产业帮扶致富路,实现了“一业带动,万人脱贫”;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立足自身优势建设特色小镇,让乡村旅游成为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沙市区岑河镇做强“婴童装+电商”主导特色产业,带活了区域经济,5年来,该镇原建档立卡脱贫户中,近一半通过在婴童装企业就业实现脱贫;

  ……

  一项项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激发脱贫潜力。5年来,全市产业奖补惠及贫困户20.8万户次,落实奖补资金5.29亿元。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防止贫困“遗传病”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激发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场场技能培训、一次次文化下乡、一个个典型带动,我市在思想扶贫上下功夫,引导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贫困户杨勇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2016年开始发展中药材半夏种植,先后流转土地700多亩,同时还种植水果蔬菜,吸纳50多人长期务工,年收入达50万元。

  从小患先天性脑瘫,肢体重残的荆州开发区滩桥镇贫困户张毛毛,顺应市场发展,做起网络直播带货。如今,他成为当地不等不要不靠、自强脱贫的典范。

  荆州高新区太湖港管理区梅槐社区贫困户邬国强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2015年开始稻虾种养,2019年净收入突破16万元,不仅还完了家里的欠债,更脱了贫。

  近年来,我市突出典型示范引领,聚焦扶贫榜样力量,激发贫困户参与和推动产业发展的信心,扶贫扶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再踏征程。丢掉穷帽子,提振精气神,人们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