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张明金通讯员刘博 “差一点就被骗了20万元,还好民警劝阻及时!”7月5日,荆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快速反应,成功阻止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的发生,为群众保住20万元。 预警、拦截、劝阻、止付……紧张的故事每天都在荆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上演。 7月9日,记者从荆州市公安局获悉,今年4月,荆州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环比下降6.58%,5月环比下降12.38%,6月环比下降27.15%,实现三个月发案连降。 根据今年1至5月反诈“大数据”分析,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62.04%为女性,受害者年龄20-40岁的占比达64%,诈骗案件占比较高的为刷单返利类、杀猪盘类、网贷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分别占比24.12%、23.85%、 18.33%、10.94%。 荆州公安以数据分析为“作战指南”,有的放矢构建“全警反诈、全民反诈”的立体化宣传格局——结合女性日常喜好,在电影院、商超、奶茶店、水果店、美妆店等地,“反诈广告”“反诈购物袋”“反诈奶茶”“反诈水果”“反诈表情包”齐齐上线。针对当前突出的多类诈骗定制“荆州版防诈话术”,与通信运营商联动推送反诈宣传短信9000万余条;在共享单车、公交车和出租车上设置防诈真人语音提示;在外卖包装盒、快递盒等外包装明显位置,张贴“九个凡是”反电诈宣传贴士……反诈宣传形式多样、铺天盖地,渗透到群众生活、工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为层层压实责任,荆州市公安局提请市委将打击治理电诈犯罪纳入市县两级平安建设(综治)考评范畴,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履职尽责考核内容和选人用人参考依据,推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主管、行业主责、公安主战、群众主力”的全民反诈工作大格局。通过开展警情分析研判、通报警示,每月对发案排名前3的县市区、前10的乡镇街道、前20的村居向全市通报,实行两次通报黄牌警告、三次通报红牌警告并挂牌整治。 “凡被挂牌整治,问题不解决、不出列,党政领导不提拔、不重用。”我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已对全市连续两次通报发案排名前三的3个县市区、排名前十的7个乡镇(街道)和排名前二十的5个村(社区)进行黄牌警告。 守护群众“钱袋子”,既有反诈民警日以继夜的坚守,更有智慧警务的助阵。荆州公安建强市县两级反诈中心,加强“96110”系统建设,引进“东风反诈”“止付通”“天迹”“反诈机器人”等系统,落实高位指令上门劝阻、中危指令电话人工劝阻、低危指令短信联合劝阻机制,争分夺秒开展止付、冻结工作,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