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特别报道

第A006版:特别报道

天下黄河壮繁景一时新
——2021媒体融合创新吴忠行活动侧记

    宁夏政区图

    长城关,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以“长城”命名的关隘。

    盐池滩羊,膘肥体壮。

    媒体融合创新研讨会。

    黄河吴忠段标准化堤防守护黄河安澜。

    黄河湿地星罗棋布

    黄河文化新地标——黄河楼

  城市名片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位于黄河之滨,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总面积2.14万平方公里,辖2区1市2县,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28个民族,常住人口138.27万人。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称号,是“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中国亚麻籽油之乡”,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奶牛养殖基地。

  盛夏的吴忠风景如画,“塞上江南”赢得全国媒体关注——7月9日至11日,历时3天的“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媒体融合创新研讨会暨集中采访活动在宁夏吴忠市落下帷幕。吴忠的秀美风貌、独特历史、多元文化和良好发展态势,让全国各地参会嘉宾赞叹不已。

  7月10日,2021大西北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启幕。以“吴忠早茶‘味’你而来”为主题,文化节旨在进一步擦亮吴忠早茶文化城市新名片,持续提升“游在宁夏·吃在吴忠”美誉度和影响力。

  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吴忠市“早茶文化地标城市”牌匾。“吴忠早茶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美食资源,浓缩了吴忠各族人民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和勤劳质朴、包容奋进的优秀品质,既是吴忠美食的代表,也是吴忠的城市名片,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早茶文化的内涵。”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傅龙成高度评价。

  美食节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还参观了美食展演、特色商品展等。近年来,吴忠早茶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体系:养生八宝茶、特色牛肉、风味羊杂、吴忠手抓羊肉、各色面点小吃、绿色富硒的本土优质食材、纯正地道的天然调味佐料、精湛的烹饪厨艺、别致的就餐待客环境、勤俭节约的良好饮食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吴忠市还持续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文化创意、沿黄旅游、特色餐饮、现代商贸、区域服务业”等十个集聚区,形成了“一核多点(以利通区为核心,各县区为节点)”的餐饮产业发展布局,培育了吴忠民族饭庄、食名轩、盐池宾馆等21家“中华餐饮名店”和杜优素羊杂碎、国强手抓2家“中华老字号”。目前,吴忠市注册餐饮服务经营企业6000余家,特色餐饮占75%左右。尤其是利通区早茶文化发展迅猛,有香丁丁、德福、泰盛轩、尚品德、玉祥楼等大型拉面馆300多家,形成了以传统正餐为主,各种新餐饮业态发展迅速、兼收并蓄的良好势头,构建起美景美食、名街名店的“旅游+餐饮”融合发展格局。

  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之河,更是一条文明之河、精神之河,黄河文化经久不息、历久弥新。7月1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150余名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就“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媒体融合创新开展研讨,集聚行业智慧、共商媒体融合发展大计,探寻新闻传媒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食品报社副总编辑兼全媒体调度中心主任粘新,河南省黄河报社社长、总编辑黄峰,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伟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北京东方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024融媒学院院长林刚围绕如何立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步伐,促进区域间媒体全方位交流互通,探索建立双向互济、内外联动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等主题作了精彩生动的主旨发言。

  7月11日下午,媒体记者分5组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吴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利索地对屠宰完毕的盐池滩羊进行分割、包装,装箱运往冷库储藏。据介绍,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依托盐池滩羊资源优势,建设了“养、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并采取“集团+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户+金融服务”新型产业化联合模式,融资2亿元支持滩羊产业链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在皖记沟村经济合作社的生态牧场里,一群群滩羊悠闲吃草,不时有滩羊在牧场内奔跑追逐。该养殖牧场占地总面积600多亩,年饲养滩羊产量可达2000余只。据盐池县花马池镇党委书记王生彦介绍,盐池县是“中国滩羊之乡”,全县打造了一批家庭牧场,每个牧场周围有1-2公里的跑道,保证每只羊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盐池县还是“中国甘草之乡”,水中矿物质丰富,盐池滩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

  盐池县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市、区、旗)交界地带,是革命老区。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盐池县城,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宁夏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老区,是宁夏第一个实现“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弘德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距离红寺堡镇10公里,2020年6月20日开馆。自开馆以来,先后接待机关干部、乡村干部、及社会各界群众逾3462人次参观。展区分为7个片区:红寺堡大事记、搬迁之门、脱贫之门、刘克瑞家的故事“搬”来幸福生活、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农产品展示厅、民俗展示厅,充分展示了红寺堡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希望,持奋斗之姿,以信仰蓄力,永葆“进”的恒心、“赶”的决心、“超”的雄心。

  一望无际的菜地里,遍地都是金灿灿、绿油油的黄菜花,一片大丰收景象。柳泉乡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投资1100万元建成柳泉、沙泉等高效节水特色示范点4个,面积达1.4万亩。截至目前,全乡累计种植黄花菜11200亩(其中,柳泉村黄花菜高效节水种植示范基地4000亩)。通过相互帮带,全乡1766户建档立卡户中,种植黄花菜的达到580余户,同时,采取抱团合作帮带、电商代销帮扶、订单收购帮销等模式,实现了致富增收。

  记者观察

  国家战略看黄河媒体创新议吴忠

  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作为长江流域媒体代表,本报记者杨章池接受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马淑玲采访时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积极担当,让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

  一是精心设置对接“端口”,把重大主题落实落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我们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揽黄河大保护和黄河文化,选准角度、时机和发力点,记录、挖掘、整理吴忠及黄河流域“干沙滩”变成“金沙滩”伟大实践中的动人故事、精彩瞬间和难忘记忆,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凡人温度去探测历史厚度和现实深度。

  二是全力推进融合传播,把黄河沿线地方特色品牌擦亮打响。黄河流域是宣传的“富矿”,以吴忠为例,她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农牧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丰富的早茶文化、古老的长城文化、无可取代的水利文化、融于血脉的崇德向善文化,应“海陆空”一起上,构成以官方媒体为主、广大自媒体共同参与的融合传播格局,争取最佳传播效果,全面展现“赛上明珠”的新作为,让受众多渠道接收、全感官接受,认同于心、久久难忘。

  三是注重协调发力,让地域宣传常热常新。这次“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媒体融合创新研讨会已经形成一个天然的宣传矩阵,宜在此基础上不断设置话题,引爆热点。尤其注重本地与全国各地文化、民俗的勾连,加强互动以“吸粉”,多选落点以“焕新”,让吴忠作为媒体聚焦的对象“热度”一直不减、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始终受到全国关注和支持。

  本版撰稿:杨章池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