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图记者刘思楫见习生李理通讯员涂欢张晓莉 “真没想到,都过去近20年了,你们还记得这笔钱!”公安县麻豪口镇民旺湖村村民杨老爹从藕池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克耀手中接过124元钱时激动地说。 2002年,杨老爹售卖3袋粗砂给幸福村整修涵闸,由于当时村里资金不足,这笔购砂款没有及时支付。后来,村“两委”干部变动频繁,债权不清,债务不明,杨老爹也没指望要回这笔钱。如今,幸福村开展村级化债工作,村干部上门将欠款归还给杨老爹。 近年来,公安县在全县开展“问题合同处置”,工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的充分肯定。在随后开展的村级化债工作中,藕池镇坚持“不增新债、化解旧债”原则,把握“加快化解存量债务”要义,确定“四清楚四到位”工作总目标,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幸福村这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共化解村级债务262笔,计39.36万元,村委会甩掉了背负几十年的包袱,现在可以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陈艳说。 统一思想赢得村民信任 为了厘清几十年的“糊涂账”,幸福村下了真功夫。 村里的债权债务不仅是“糊涂账”,还有“扯皮账”“呆账”“死账”,有的时间已达30年之久。化债工作开展之初,村民考虑到工作量较大,对村干部能否完成这项工作有所怀疑,对自己的被欠债务能否解决也没作指望。 化解村级债务,是中央提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产动力”的基础和前提之一。由于该项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涉及范围较广、部分债务时间跨度较长,处理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村民的不信任让幸福村党员干部们倍感压力。 为重新获得村民的支持,重拾村民的信任,保证村级化债达到预期效果,幸福村率先召开村“两委”班子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明确工作任务,成立幸福村债务清理锁定专班和化解专班。专班人员由村“两委”干部、曾担任过村干部的老同志、在党员群众中威望较高的老党员、口碑较好的本地乡贤组成。专班人员经过多次讨论制定出工作实施方案。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克耀说:“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向党员群众宣传政策、讲解工作要求,并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整个化解债务工作进行监督。村级债务清理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根据工作安排,村债务清理锁定专班开展清理核查工作,对村财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村务监督委员共同整理汇总每一笔债权、债务,做到一笔债、一本账,数据清、情况明。清理账目后,专班工作人员上门向债务相关人员发出债务询证函,由债权、债务当事人进行确认,并签订债务认定书或债权核定表。 随后,该村召开党员群众大会通报前期工作结果,并对债务、债权进行公开公示,对群众有异议的部分重新调查核实,进行二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部门核准,将有关数据录入系统。最后,由专班人员对债务清理登记造册。 “四细”作风厘清陈年旧账 在化解村级债务时,专班人员清理细心、核查细致、作风细腻、服务细微,这也是该村成功化解债务的秘诀所在。 债权债务核定后,债务化解专班依据整理的数据资料对债务进行分批化解。化解专班决定从时间跨度长、债务往来较多、数据较为繁杂的陈年旧账入手。面对这些旧账,专班人员本着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的原则,细心核对、上门确认、仔细计算,通过“发询证函、造册登记、审查核实、锁定填表”一一落实。 通过核查清理,幸福村确定村级账目262笔,债务39.36万元,债权230.8万元。化解债务专班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引导农户自愿还债、主动还债。 幸福村十组村民李某曾是村里的一名干部。2003年,由于村里资金吃紧,为按时完成村里上缴提留款,村“两委”便向老党员和干部借款上缴,李某当时借给村里3.9万元现金。2008年以后,李某曾多次向村里索要欠款,村里也分年度分批次多次还款,但后来村委会干部调整频繁,村集体收入入不敷出,债务缠身,无力偿还,李某也渐渐对要回所剩欠款,不再抱有希望。今年5月底,债务清理锁定专班工作人员到李某家中,询问其与村里的债务情况。 由于李某年纪较大,对具体还款数额和剩余欠款数额记不太清,再加上该笔债务时间跨度长、分期还款次数多,还款记录难以核查,为债务确认增加了难度。专班经过多次上门、多次走访、多次核实,最终将债务整理清楚,并将剩余欠款归还给李某。 接到钱的李某感慨地说:“以前找村里要钱,大家总是推诿躲避。如今村干部主动送钱上门,让我看到了村‘两委’化解债务的决心。” 归还欠债简单,追收欠款就没那么容易了。村民周某,因家境困难,从1987年到2005年间,累计拖欠提留款23740元。当债务清理锁定专班工作人员上门向周某核对欠款时,周某以时间过久为由,对该笔债务数额提出异议。 核查30多年的欠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专班人员查阅了厚厚几摞账目资料,问询数十名原村干部,一笔笔核实债务年限财务资料,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面对充分的财务资料,周某既惊讶又心服口服,在债务认定书上签了字,并按时上交欠款。 对冲减免化解债权债务 针对不同债务,公安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公安县化解村级债务实施方案》(公办发【2021】1号),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债务通过协商核销、政策减免、壮大集体经济、清收债权、规范账务等方法进行清理。 2000年,幸福村由于资金不足欠下镇政府税费款9083元,这笔账在村财务账上挂了20年。由于这笔债务符合文件中政策减免这一要求,该村遂向上级政府申请豁免此项债务。 今年5月,化解债务专班工作人员到镇财管所核查一笔问题债务。 原来,专班人员在账务核查中发现,一笔与财管所有关的47000元债务在记录上有差异,而村里的老党员和老会计均对这笔债务没有印象。经核实,这笔债款产生的原因是当时负责收费的工作人员收到款项后,没有及时计入财管所的电子账目。 经沟通,双方认为这笔债务属于对冲债务,符合《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情况。于是,村化解债务专班依照程序对该债务进行核销。 村“两委”干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会计账目为依据,采用账内清查与账外核查的方式,精准锁定全村债权债务,彻底搞清债权债务,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落实还款主体。截至目前,该村共化解村级债务262笔,共计39.36万元,具体为:协商核销对冲化债28笔,落实政策减免9笔、集体经济化债23笔、现金化解村级债务184笔、调整账务化债18笔。 建制立规严格责任考核 幸福村在化债工作中,党员和干部不推诿、不徇私、不怕难、不怕缠的工作作风,让老百姓看到了村党支部化债的决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随着村级债务清零,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克耀表示,今后将完善制度促管理,强化落实见实效,确保村“两委”班子在任期内不留“呆账”“死账”,并实行责任考核。在年初预算、年终决算、资产资源处理和资金收取上与村干部任期同步,防止寅吃卯粮、提前透支。坚持“收入合规、支出有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确保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运行。 本月初,全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现场会在幸福村召开,推介该村的经验做法。 幸福村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的经验,还为全镇工作的展开注入了“强心剂”。 藕池镇党委副书记魏小军说:“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提高了村集体收益,化解了矛盾纠纷,增强了村民的满意度,让我们开展后续工作更有底气。” 该镇进一步修订“三资”管理实施细则,对办事、处置流程进行细化图示。镇“三资”专班将从严管理,防止先斩后奏、暗箱操作,先办事后补手续等现象发生;进一步明确人员报酬性质支出标准和非生产性支出标注,防止变相违规报销不合理开支;明确规划管控常规性日常工作人员报酬,实行办公费、会务费总额控制,便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顺利展开。 该镇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及时公开财务情况,杜绝走过场现象。发挥第三方记账公司作用,依规办事,严格审批。镇党委会坚持月研判制度,针对工程建设、中心工作、群众信访反映、集中报账较多的村庄,安排镇纪委、“三资”委员会重点监管,发现一处、查透一处、整改一处、巩固一处,坚决杜绝新增债务现象的发生。 此外,藕池镇党委还制定了化解村级债务“时间表”。债务在50万元以下的乡村,争取在2022年底前完成化债任务,债务在50万元以上的乡村,采取“一村、一班子、一方案、一作战图”的办法,力争在2023年全面清零村级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