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曾彧李其志刘恒梅樊柳依刘博峰肖俊 “七一”前夕,由洪湖市委宣传部组织发起并联合洪湖、桑植、鹤峰、巴东、南县、大连金普区六家融媒体中心组成的“红旗漫卷湘鄂西·寻访红色故里”联合寻访团再次出征,寻访巴东、松滋、陇南、将台堡等红三军、红二方面军战斗过的地方,讲述新时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新长征故事。 此前,首批联合寻访团历时16天,赴巴东、登鹤峰、越桑植、奔铜仁、转君山,追寻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辈战斗过的足迹。通过网络直播、微视频短视频、图文报道、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寻访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直击老区新貌。 截至目前,两个团队行程已近8000公里,直播12场次,发播短视频、图文报道50多篇,刊发专版4个,新收集了一批鲜为人知的红军故事、珍贵照片和现场航拍资料,并创作了诗朗诵《鼓锣山上的回声》等文艺作品。 金果坪:精心打造红色产业链 1933年底,贺龙段德昌率领的红三军转战7000里来到巴东县金果坪乡,迅速恢复了湘鄂边苏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江家村位于巴东县金果坪乡政府南端,与五峰、鹤峰、建始三县接壤,自古有“一脚踏四县”之称,是最主要的交通要塞。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于金果坪乡,打土豪、分田地,播撒革命火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将军就殉难于此。1933年,红三军军部迁至金果坪乡江家村,金果坪成为湘鄂边的革命活动中心,留下了红三军革命烈士就义遗址、红三军保卫局、贺龙旧居、红军洞、红军标语等一批珍贵的革命遗址。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的“共和国第一号烈士”、彭德怀元帅的入党介绍人、火龙将军段德昌长眠于此。建国后,这里修建了“红三军革命烈士陵园”“段德昌烈士墓”,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家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巧借村里浓厚的红色资源和风景宜人的旅游资源,在做好红色遗迹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的同时,以绿色产业发展做推动,精心打造出了一条红色产业链。目前,该村建设了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红色文化公园以及茶叶、白柚、柑橘、烟叶为主的绿色产业园,还有以龙王河水上休闲运动为主的蓝色水上公园,全力推进123产业融合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松滋:忠诚勇敢的独臂将军贺炳炎 松滋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带领红军多次转战松滋,松滋青年纷纷加入红军队伍。独臂将军、开国上将贺炳炎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领导了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创建了洪湖苏区和工农武装。2月,贺龙回到湖南桑植,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红四军和包括桑植、鹤峰等地的湘鄂边苏区,红四军分兵游击五峰、石门、松滋等县,消灭反动团防武装,摧毁乡村国民党政权,同时抽调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没收土豪财产、焚烧契约、取消地租和苛捐杂税的斗争,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拥护。1929年春,年仅16岁的贺炳炎和父亲一起参加红军,铁匠铺的学徒走上了革命道路。 贺炳炎入伍后,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短短3年,很快从红军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手枪大队长。 1932年秋,洪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年仅19岁的贺炳炎临危受命,带着洪湖苏区的干部和革命群众4000人转移襄北,将游击队改编成独立团,艰苦征战数十次,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妥善安置了干部群众,并与鄂豫边的红三军主力胜利会师。随后转战7000里,到达湘鄂边,开创湘鄂川黔根据地,与红六军团会师。 1935年12月,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绥宁瓦屋塘,已是红五师师长的贺炳炎手提机枪冲锋在前,右臂严重负伤,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贺炳炎口衔毛巾,忍着巨痛,部队军医用一把木工的钢锯锯断骨头,紧急治疗伤口。自此贺炳炎成为长征中又一著名独臂将军,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的独臂将军。长征胜利后,贺炳炎先后转战晋冀陕鄂,参加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的战斗。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7岁。 为缅怀革命先烈,松滋市委市政府修建了贺炳炎纪念馆、贺炳炎广场等多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 将台堡:借力红色资源做好经济转型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使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入了“北上抗日驱倭寇,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征程。 将台堡镇是西吉县东南部乡镇的中心,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古代称西瓦亭,为军事要塞。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将台堡缅怀先烈。今天的将台堡人正借力红色资源,不忘初心,不断结合实际,继续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走好属于将台堡人自己的长征路。如今将台堡已成为固原市的产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和文明新镇。作为宁夏最热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今年6月份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人数每天超过1.5万人。 利用当地温差大、光照足的优势,西吉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这里有将台堡镇火集村的百亩滴灌蔬菜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还是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拥有滴灌蔬菜面积400多亩。 火彦红告诉记者,他的蔬菜基地除了种植西芹,还有紫甘蓝、青干蓝、红薯等8个品种,400亩面积平均一亩5000元收入,一年下来可以有将近200万的收入。他说,村里像他这样的种植和养殖大户还有好几个,他们从外地引进先进种养殖技术,把这些年在外打工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进行投资,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还带领了村里人和周边村民一起致富,特别是一些收入不稳定的家庭里富余劳动力,可以不用到外地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工资还有保障,一天能挣到120至150元。 据介绍,今年全镇牛羊存栏分别达到了1.5万头和2.3万只,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建成了明荣、火集等多个设施种植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 成县:风云激荡的成徽两康主战场 1936年9月至10月,红二方面军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命令,坚守甘肃陇南,浴血奋战,发起成(县)、徽(县)、两(两当县)、康(县)战役,确保了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成徽两康地区,处在陇南山地之中,为西秦岭余脉,这里山川险要,交通不便,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夺取川陕甘宁的重要跳板。三国时代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在这一地区。 1936年8月下旬,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国民党调兵遣将,围追堵截,企图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中央军委部署,红二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是,东出甘南和陕西省南部,占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凤县和宝鸡地区,从右路拖住国民党胡宗南部,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进行静(宁)会(宁)战役。 9月8日,红二方面军发布《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发起成徽两康战役。 广大指战员奋勇出击,兵分三路向东挺进:左路军18日占领两当,随后向陕西凤县出击;中路军17日占领成县,19日占领徽县;右路军绕过武都,19日占领康县,随后出击陕西略阳。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赵易讲述了奔袭成县的故事。 “红十团负责县城东门的主攻,但因红军缺乏重武器,城门久攻不下。在紧急关头,红十二团政委杨秀山带领部队加入到战斗中,红十团的同志向杨秀山介绍战斗情况:我们的子弹无法打到躲藏在街道两旁房屋后面的敌人,如果这个子弹能够拐弯就好了。这句话提醒了杨秀山。他想起在一次战斗当中,他正拿着望远镜四处查看敌情的时候,一颗子弹打到他脚下的石板上,石子飞溅使他小腿受伤的事情。于是他就提议用机枪对准路面上的石子扫射,果然,敌人被飞窜起来的石子打得抱头鼠窜,从北门逃走了。就这样,红二方面军很顺利的攻打下了成县县城。” 红二方面军完成战役目标后,在这一带发动群众,筹集资材,宣传抗日,扩大红军,建立临时根据地。红二方面军发动干部带领工作队,分头到各村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每到一地,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用各种办法揭露国民党压迫人民的罪行,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当地穷苦农民自告奋勇给红军领路去打土豪,红军将筹集的衣服、粮食分给群众。这样,接近红军的群众更多了,有的要求当红军,有的主动送情报,红军在群众帮助下做衣服,自己动手打草鞋。每个战士都有了新衣服、新草鞋,针针线线都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深情厚谊。红军在陇南时期,当地有5000多名陇南子弟加入了红军队伍或者游击队。 红二方面军在陇南的战斗,成功拖住了国民党胡宗南、王均、孙震部队,确保了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与此同时,红二方面军也受到了敌人9个师的四面进攻。9月27日,红军激战成县五龙山,成功阻击敌人,保障主力集结北上。十八团政委周盛宏牺牲;十二团政委杨秀山身负重伤……百余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在五龙山。随后,红军主力北渡渭河,于1936年10月22日成功会师将台堡。 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解放后,成县先后在这里建立了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当地干部群众在重要纪念日纷纷前往祭拜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