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2版:奋斗百年路

探索发展“新路径”打造富美“新家园”
——记石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笔架山街道杉木桥村党支部

    杉木桥村党支部书记徐红章

    衫木桥村新貌。

  □特约记者柳浩通讯员邓秋记者张世勇

  “这几年的变化还真是大。我还记得,以前村级一条路都没有,我们都走的泥巴路,村民有钱都不建房。你看现在,90%的村民都建了新房子,家家户户都有小庭院。”石首市笔架山街道办事处杉木桥村乡村振兴促进会副会长夏明感叹道。

  “杉木桥村的过去,众所周知。村级‘穷’,村里办事无资金,群众生产发展无方向。民风‘乱’,村里工作群众不理解,反而说三道四。我呢,也是很少回来。但是,现在看到村级的变化,我确实越来越有信心了。”夏明和杉木桥村党支部书记徐红章走在村级道路上,聊着村级的过往,谋划着今年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工作推进。

  村级主导,共谋发展

  为了加快村级发展步伐,杉木桥村党支部书记徐红章积极与乡贤联系,于2019年12月探索成立了乡村振兴促进会。

  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村民选出来的才能得到大家认可。于是,通过村民小组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推选,杉木桥村将在外的武汉科顺联合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湘、福建亮洁环境服务公司董事长夏明、深圳琢典标识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雄等5名外出成功人士和邹炎山、曾令中等15名有威望、有能力、有经验、能干事、想干事的老党员、老干部推荐上来,加入到服务乡村振兴的队伍中。

  为了更换发挥促进会成员作用,促进会进行了认真研究,由在外会员引进资金项目,在家会员带头治理,通过外引内治形成合力。

  人员齐了,分工却是很重要。促进会成员通过充分酝酿,决定促进会设会长1名(设名誉会长1名),副会长6名,每个村民小组有1名成员参与。促进会下设红白喜事理事小组、人居环境整治小组、公益事业促进小组、法治保障推进小组、德治教化提升小组、产业发展促进小组6个小组,6名副会长分别负责6个小组的日常工作,会长负责全面工作。同时,制定了《杉木桥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章程》和6个小组工作制度。在制定制度章程过程中,由促进会入户走访群众,广泛听取民意,经促进会全体大会讨论后形成制度草案,再提请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最终形成了具有普遍适用、群众认可的制度和章程。

  这样以来,人是通过村民选的,制度是征求村民意见定的,在后期的工作中,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各项工作开展比较顺利有效。

  制定程序,共办实事

  架构搭起来后,促进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最终达成统一认识,按照”一年一目标、一年一公开;一事一制度、一事一程序;一事一接待、一事一办理”十二个一的程序来开展工作。

  促进会立即行动,制定了2020年度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工作目标,并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前大型宣传栏上进行公示宣传,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积极与市文旅局联系,于12月底开展了开展大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艺汇演”,即推广了乡村振兴促进会,也评选了2名“道德模范”、4户“最美家庭”及16户文明户,并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鼓励和感谢他们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努力付出,在民风转变了做出了较大改变,也落实了第一个目标任务,用实际行动向村民宣布促进会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在具体落实中,6个工作小组紧紧围绕6项工作制度开展工作,并根据制度细化了4项工作职责,便于实际在工作中操作。明确工作程序,各工作小组按照程序开展工作。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红白理事会小组发挥重要作用,挨家挨户上门对即将办理红白喜事的村民进行劝阻,全村共8户村民取消了红白喜事。疫情结束后,8户村民到促进会红白喜事理事小组进行登记备案,进行了节俭操办。

  为方便村民办事处,促进会6个工作小组每天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在促进会办公室坐班接待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各工作小组对点接待登记。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及时按照程序处理,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协商解决,确保每天有人接待有人办事。现在,很多村民在矛盾协调、环境整治等方面直接找促进会来解决落实,不在找村里。他们说,一找一个准,我们信得过。

  群众认可,共享成果

  村级要发展,村民的信心最关键。以前的杉木桥村是笔架山街道办事处最“烂”的村,谁也不想担任党支部书记,谁也不想联系杉木桥村。而现在,它却是笔架山街道办事处最好的村。

  村级变化大。通过促进会的努力,杉木桥村近年来筹集资金120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栽植生态树木近1万余株,种植林下草坪8000平方米,维修新建桥涵8处洗沟渠,架设太阳能路灯和电路灯260盏,其中中国结路灯55盏。特别是促进会副会长徐建湘、夏明多方筹集资金投入到村级公益事业中,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同时,广泛开展农户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活动,每年实行季度评比,年底奖惩。村级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也提振了村民信心,更重要的是统一全体村民环境整治的意识。

  产业发展快。通过乡村振兴促进会,该村先后组建和引进了石首市宏星果蔬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带动8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户平增收3000元。合作社的不断壮大发展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成为村级经济增收的主要来。近年来,全村共流转土地500多亩,每亩土地收取100元钱管理费,合计50000元。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万元。这跟其它兄弟乡镇相比,肯定是比较少,但是对于这个几年前还负债的村级来说,变化是比较大的。

  民风转变大。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党村风、家风不断好转。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开展大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艺汇演”,评选了6名“道德模范”、8户“最美家庭”及20户文明户和10名抗疫先进个人,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让群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同时,充分挖掘本地的民俗文化,充分利用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自发组织群众开展舞龙、打鼓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