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初心百年恰风华

第A006版:初心百年恰风华

灵秀水乡谱新篇
——松滋市八宝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八宝西瓜节

    积分兑换

    环境整治

    洁城行动

    美丽乡村 

    详情请扫二维码

  □记者刘思楫通讯员张书静

  今年以来,松滋市八宝镇紧扣松滋市委、市政府“一区两市三城”的总体部署,按照打造“田园综合体示范乡镇”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战略目标,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努力争当松滋市乡村治理、招商引资、平安建设排头兵,持续稳定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如今,一幅村庄道路整洁敞亮、田野风光秀美如画、河湖库渠水清岸绿的美丽宜居新八宝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突出特色兴产业多头并进促发展

  缤纷仲夏,瓜香四溢。6月26日,八宝镇第五届西瓜节开幕。本次西瓜节采用1+1会场模式,主会场设在八宝镇政府院内,门前设有西瓜一条街分会场。不仅有逛瓜市、品西瓜、赏湖景、玩游戏、送好礼、看演出等项目,还有西瓜线下交易、西瓜果蔬系列产品展示、瓜雕展览、西瓜种植技术咨询服务、松滋其他土特产品展示等活动。

  八宝镇全境属平原湖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物产丰饶。近年来,八宝镇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突出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八宝镇把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要抓手,采取“村集体出资建、争取项目助力建、干部带头融资建、群众参与自发建、招强招大投入建、政策奖补扶持建”相结合的方式,镇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对成片建设设施大棚按1000元一个予以奖补,全力推广“一季早熟西瓜+一季或两季蔬菜”的种植模式,积极迎合市场需求。

  培植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荆州纽莱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成立专业合作社,并着力培植其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八宝垸有机软香米”为主,支持荆州纽莱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同太湖、白水淌、民主闸等村进行代耕代种,示范推进“优质品种,先进技术,优良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粮食产业链条。

  积极打造农业示范园区。以潘东公路沿线为重点,以胜利、永久、中洲、北矶垴、杨林湖五村为核心打造瓜菜核心示范区。整合村集体、合作社、大户及社会力量,形成了以设施种植为主导、露天种植为补充,以“瓜菜连作”模式为优先,以产品深加工为配套的瓜菜产业新格局。核心示范区内中洲村及胜利村规范新建设施大棚300个,10公里潘东公路建成了“西瓜产业路”。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龟咀、永久、胜利为核心发展壮大蔬菜产业;以群星、东岳为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以保兴垸、东岳为重点发展“路边草莓”产业;以胜利、中洲、永久、南宫闸为重点壮大西瓜产业。沿沙刘路和潘东公路打造精品“四园”(即:鲜果园、草莓园、西瓜园、蔬菜园)。通过大力争取农业设施项目,不断改善基础条件,鼓励村级组织与社会资本高度融合,形成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的精品线路。

  构建“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挖掘“农业+旅游”“农业+体育”“农业+文化”“农业+教育”的新业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围绕“望得见田园、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理念,开发并利用“秀美长寿河、古韵同太湖”等优势资源,打造“金笔掉堰”“牛郎织女”等网红打卡点,讲好红色故事,厚植乡愁元素。

  如今,在八宝,以有机稻、绿色蔬菜、优质水果、小龙虾生态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模块已具备一定规模,全镇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1672亩,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33000亩,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000亩;稻虾面积12919亩,葡萄、红提、黄桃、草莓、无花果等水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发动全员齐动手扮靓美丽新城镇

  6月25日上午,八宝镇组织开展“擦亮小城镇,你我来洁城”行动,对大路口集镇4条主干道进行集中清扫,政府机关及镇直各单位干部职工共计80名志愿者参加活动。烈日下,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拿着清洁工具,挥汗如雨,清扫清运垃圾、拔除杂草、清理牛皮癣、搬除泡沫箱等路边杂物。

  今年以来,为扎实推进“洁城行动”,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八宝镇每月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常态化开展“洁城行动”。以党员率带群众,加强环保卫生意识,把洁城行动意识树立在平时、建立在日常、落实在细处,不断优化全镇居民生活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增加农民幸福感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八宝镇聚焦乡村建设,以建设“灵秀八宝·楚韵水乡”为方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生态宜居和短板补齐,人民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工作中,八宝镇始终保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的高压态势,严格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改旱厕、清沟渠、栽满绿、保畅通、拆废屋、改习惯、成常态”的村庄环境治理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拉练暗访结合的考核结账模式,推进全镇全域环境整治。

  针对全镇实际,八宝镇制定了《八宝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清单“十二条”》。围绕道路保洁、沟渠管护、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生活垃圾治理、庭院环境卫生、塘沟清理、宣传发动等十二个方面逐一列出目标任务,发动全民参与,逐村逐组召开群众动员会,与群众面对面协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人居环境人人动手的整治热潮。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八宝镇健全垃圾全域治理体系,做到了保洁资金和镇级乡村治理奖罚同步的考评机制两落实。同时,不断推进“厕所革命”,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按照“愿改尽改”的要求,全镇建成农户无害化厕所12102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7%,厕改经验在松滋市作为先进典型推广。

  此外,全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在加强镇级大沟大渠管护的同时,投资近400万元整治全镇40余处小微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渠畅,切实解决八宝水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乡村振兴,绿色先行。近年来,八宝镇突出重点区域、打造核心节点,扮靓乡村美景。三年持续投入4000余万元,重点打造了龟咀美丽示范村、高家岗居民小区以及白水淌河、长寿河滨水生态景观带核心区域。在保持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河道清淤、堤坡护岸、湿地保护与利用、步行漫道、绿化亮化、文化宣传、民居改造等七大项目打造人文景观节点。经过改造,大路口长寿河区域已呈现一片生态秀美、民居古朴、景观和谐的田园风光。

  依托公益小积分引领基层大治理

  走进八宝镇大星桥村积分超市,整齐的货架上摆满了玲琅满目的商品,5分、10分、20分等字样代替了原本的商品价格。作为以积分兑换落实村规民约试点村,大星桥村积分超市经营红红火火。小积分,成为撬动优化乡村治理的大杠杆。

  乡村社会治理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八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创新村庄治理新路径,通过在大星桥村试点开展积分制管理,着力催发村庄内生动力,整合各方资源,有效开拓了“自治、法治、德治”新局面。

  2019年,大星桥村以无职党员日常管理为切入口,开始探索积分制管理。在取得初步成效后,将积分管理从党员拓展到全体村民、志愿者,做到了管理对象全覆盖、无死角。

  “积分制”以年度为周期、以日常为基础、以量化为依据,从乡风文明、村容村貌、社会治安等社会管理方面,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进行“村民积分”。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励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遵守村规民约、支持村级各项工作。2020年逐步完善,达到了“法治有序、德治有效、自治有力”的初步效果。

  在积分制管理的框架下,大星桥村每月组织党员、志愿者对全村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每小组设前五名和进步奖,在积分超市兑换物资奖励。此举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热情,村容村貌和群众意识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原先软弱涣散村蝶变为现在的事事领先、奋勇争先的先进村。如今,走进大星桥村,垃圾不落地、村庄道路整齐干净已成常态,有效促进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

  大星桥村的“积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以来,省民政厅等部门多次到大星桥村进行“积分制”管理工作调研,其管理经验开始在全市推广。为进一步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八宝镇在全镇17个村居全面推广村规民约积分制兑换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近50万在全镇建设17个积分超市,将乡风文明、村容村貌、社会治安等社会管理方面纳入积分范围,对农民、无职党员、志愿者分层分类管理,通过“积分”方式对居民的能力和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积分制的推动下,“协商在一线、治理在一线”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日益完善。“小积分”带来乡村治理大提升,通过进一步引导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破解了乡村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难点难题,促进了乡村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积分制”管理模式在全镇进一步推广开来,如今八宝镇基层治理变精细了,农村环境变美了、难点堵点理顺了、乡村治理更有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