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周蓉陈丹特约记者董铭通讯员钱波 学党史办实事·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 ① 编前: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沙市区上下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明确重点任务,制定22条重点清单,坚持问民所需、解民所忧、纾民所困,精准发力、抓实抓细,推动建立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其中,老旧小区改造就是沙市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之一。本报今起推出“学党史办实事·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系列报道。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为了将这道民生答卷答好、答对,答到老百姓的心坎,沙市区以思 想破冰引领突围,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持续深化城市有机更新。 沙市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片区)共109个,在全省102个县市区中,改造体量排名第一。为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沙市区主动作为,经区委、区政府科学研判、慎重考虑,分2批对109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 如今,2020年第一批实施的55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验收;2021年第二批的5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系统观念、长远眼光,高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打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沙市区用实际行动,真正把老 旧小区改造的过程转化成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转化成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水平的过程,真正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做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人民满意工程。 由于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操作性强、特色突出、效果显著,“沙市经验”被《湖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南》全面采纳,并作为先进典型代表在全省作交流,吸引黄冈、钟祥、洪湖、仙桃等十余个县市前来学习取经。 顶层推动办实事践初心 小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座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达。 10日,记者走进解放街道泰岳新村小区,只见墙面粉刷一新,刷黑的人行道干净清爽,车位整齐规划,老人在树荫下悠闲地下棋,孩子在院子里快乐玩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荷村片区、沙棉东片区等55个已改小区,折射出沙市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强大魄力和实干能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市是全国知名的“明星”城市,一批工业区和配套宿舍区在东区拔地而起,不少商品房应运而生。 随着城市发展、岁月更替,如今这些“高龄”老楼普遍面临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水、电管线老化,下水易堵、线路杂乱、屋顶漏水,楼体外观长期缺乏清洗粉刷,安防、消防及公共照明设施有待完善等。老旧小区软硬件设施已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造迫在眉睫! 沙市区委、区政府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践初心、暖民心,精细谋划、组织实施,推动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解决困扰群众居住环境的一系列问题。 (下转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