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周蓉陈丹特约记者董铭通讯员钱波 以人为本,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要想突围,思想必先破冰。沙市区将破除“七块坚冰”落实到旧改工作中,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广泛收集和征求居民意见基础上,明确道路、雨污系统、水电气等11类39个改造事项,因地施策,对109个老旧小区实施“菜单式”改造。 微改造见大成效。面对全省102个县市区中最大的老旧小区改造体量,沙市区始终将旧改同城市有序更新结合起来,确保改造成果留得住、可持续,实现群众生活改善和城市面貌的双提升。 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自全省旧改工作开展以来,沙市区排名始终靠前。 “三分之二”原则社区改造居民共商 “菜单式”老旧小区改造,是指住建部门把符合政策的改造内容列成清单,通过召开民意征求座谈会,让居民来“点单”。沙市区凝聚社区共识,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充分发挥小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共同改善人居环境,做到“一区一案”。 朝阳街道轻机嘉园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共有498户居民,属开放式散居小区。被纳入改造项目后,杨林堤路社区多次组织居民召开民意征求座谈会,商议“怎么改”。 “小区道路破损,需要硬化。”“下水道管网容易堵塞,需要整改”……座谈会上,居民们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改造的意见后,我们制定出初步改造规划。”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区住建局局长胡厚德说,各小区改造设计方案要征求小区居民意见,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是能否立项的重要前提之一。“老旧小区改造是居民共同的事。我们秉承居民“共同缔造”理念,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共议如何对自己的家园进行改造。” 这种“菜单式”老旧小区改造,获得了多数居民的支持与点赞。 “不少小区的老住户对小区情况了如指掌,提出的建议较为中肯。”胡厚德说,他们认真听取居民们意见,通过全方位的整体规划、论证分析,因地制宜地完成每个小区的设计方案,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沙市区不断外派专班学习考察各地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市场化、居民自治、社区托管等物业管理模式,突出建管并重、夯实基层治理。 “规定+自选”动作因地制宜科学改造 老旧小区的设施、空间、配套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改造难题,怎么改才能最科学最具实操性? 沙市区制定出台《沙市区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事项、原则及标准》《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实施方案(试行)》,主动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如果只是简单修修补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群众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胡厚德表示,此次改造既有“规定动作”也有因地制宜的“自选动作”。 沙市区结合实际,根据住建部、省住建厅相关文件精神,将改造事项确定为11项,分别是道路、雨污系统、房屋本体、水气系统、用电设施、停车设施、绿化设施、封闭设施、安防设施、便民设施、标识设施,包含39个具体内容。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