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01

用心厚植发展优势
——石首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记者郭江峰特约记者王丽曾繁荣通讯员郑祚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更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行政审批越来越高效,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检查执法越来越规范……近年来,石首市坚持领导带头、目标引领、重点突破,举全市之力打造荆州第一、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切切实实感受到可喜的变化。

  “举旗定向健步走”——切实强化引领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石首市强化顶层设计,为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坚持高标定位。

  石首市对标全国项目审批最快速度,对标省委、省政府《弘扬“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通知精神,对标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30条”和荆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对标省、市营商环境工作考评要求,对标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城市,认真贯彻营商环境改革的定位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注重找差距、补短板、树品牌,着力构建具有石首特色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

  ——坚持大员上阵。

  “大员”纷纷挂帅上阵,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等11个专项改革小组和1个督查组,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以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书记市长专题会、市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办公会,及时贯彻中央和省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周密研究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到窗口单位、办事大厅等场所,站在普通办事群众的角度,全程体验办事流程,深入了解企业群众诉求,现场提出整改要求。

  在持续不断的示范引领带动下,石首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当服务标兵”的浓厚氛围。

  ——坚持高效闭环。

  由市营商办组织牵头部门“一对一”开展业务对接,制定推进措施并明确时间节点,形成任务清单;每月对牵头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进行收集细化,形成“月度工作清单”;由市营商办组织牵头部门召开专项调研会议,由常务副市长安排部署“年度任务清单”“月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考核通报制度,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每月督办、排名通报、年度考核,通报结果直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不仅如此,石首市还下决心、下力气除顽疾。做实“目标确定—工作安排—月度督办—排名通报—结果反馈—督办问责—年度考核”工作闭环,倒逼各部门刀刃向内、自我加压。

  夯实组织力、强化引领力。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石首全市形成了坚实牢固的保障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强化执行力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工作之初,石首市就把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专项行动破难解难。清文件,提升制度建设“软实力”。对2021年以前制定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文件100%清理,新制定的文件100%审查。

  减审批,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研究推出“容缺预审”事项清单,对申报材料主要件齐全、次要件暂缺的,先按程序组织验收,建设单位按承诺时限补齐相关资料,为项目开工缩减时限。

  降收费,增强市场主体“鲜活力”。严格遵循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将最新政策第一时间告知企业。

  通堵点,画出三级联动“同心圆”。建立三级联动服务网络,推行“网格+”代办服务新模式,实现15个乡镇办区、192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帮办代办全覆盖。

  ——坚持目标导向,再造流程求实求效。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流程升级。以办成“一件事”为出发点,对涉及22个部门97个事项,重整推出36个“一事联办”服务。率先推行“出生一件事”改革,将办理窗口前置到助产医院,3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

  聚焦“数字石首”,实现数据共通。与钉钉合作,率先启动“数字县域”建设。打造政务钉、乡村钉,开辟数字政府新模式。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归并12345市民热线,健全“接诉即办、跟踪督办、限时回访”处理机制。

  聚焦“精准监管”,实现闭环管理。加强项目审批环节监管,在项目建设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施工、验收等环节实时整合审批,及时生成“滞后项目推进诊疗单”,由市政府督查室会同部门依单督导,倒逼部门精服务、优流程。

  ——坚持需求导向,先行示范创则创成。集中优势力量、全力改革攻坚,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总结形成一批“石首经验”。推动不动产宗地分割登记模式方面,办理环节由过去9个精简为1个,收件材料简化为2件,精简达60%以上,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来即办。开展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方面,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办理,实现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探索不动产登记和相关业务的联动办理方面,围绕“水、电、气过户一体化”“不动产抵押登记”“商品房预告登记”3项改革内容,延伸服务范围,提升群众办事效率。新开办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改革方面,对全市新办企业票种核定均按20份电子专票加5份纸质专票的模式进行核定。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打造24小时“e政务”方面,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框架搭建到位,50%便民服务类事项可以在试点乡镇、社区落地办理。

  ——坚持结果导向,要素供给应保尽保。坚持“政府端菜”向“企业群众点菜”转变,制定出台“石首黄金35条、114项改革任务”,帮助企业群众争取政策红利。

  “统”社会资金,发挥资本“鲶鱼效应”。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制定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对企业技术改造、人才引进、上市挂牌等方面给予直接奖励。

  “盘”闲置资产,挖掘资源“集约效应”。全面清理办公用房,对闲置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实现效益最大化;实施园区扩园调区,清理闲置用地,为企业落地腾出空间;深入推进“亩产论英雄”改革,推动集约节约用地。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带来的是石首营商环境的大变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切实强化保障力

  考核督查动真格,才能真正“考”出压力、“督”出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涉及部门多、触动利益深,必须出重拳、下猛药,扎扎实实地干、久久为功地抓,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加强作风建设。

  2020年,石首市把“作风建设年”作为全市“四个年”活动重要内容之一,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入治理基层干部推难事、抢好事、不作为现象,推动干部敢担当、能担当,营造激浊扬清、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同时,发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联动效应,推动形成工作联动、信息联通、问题联查,对“四风”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对典型问题公开曝光,重点查处民生领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电话、营商环境问题征集小程序等方式,面向全市群众征集严重破坏营商环境的线索并严肃查处,形成震慑效应,倒逼部门主动改、深入改、持续改。

  ——开展电视问政。

  石首市延续坚持多年的“电视问政”活动,深化干部执行力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电视问政精准聚焦问题、敢于亮丑揭短,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履职尽责的主题,紧扣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紧扣被问政单位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找超越其职权范围的问题,不找偏题和难题,不找个案,问作风、问服务、问效能,不回避不推诿,不说官话套话,警示一片、教育一片,进一步强化了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主动担当的理念、狠抓落实的作风。

  ——用好绩效考核。

  石首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着力解决“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症结。以科学精准强化考核引领,坚持多考合一、全员定绩、分类考绩和综合评绩原则,坚持每双月重点工作督办会、每季度“比晒争”点评会、重要绩考指标半年调度会、每年度争先创优座谈会“四项制度”,以精准有效的督办检查评比督促部门履职尽责。

  同时,将绩考与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挂钩,对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典型通报表扬、给予奖励,对不作为现象严肃追责问责,让创优、考优、评优、用优成为绩考风向标,使考核结果真正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促进工作的目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石首市各地、各部门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破除自身存在的“七块坚冰”,触灵魂、动真格、打硬仗,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为全面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推动石首全面振兴。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