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02荆州要闻

(上接第1版)
严字当头精准发力“量好尺”

  拆违,是一场硬仗。只有动真碰硬、公开公正公平,才能强势推进。

  沙市区拆违在“严”字上立规矩,严格执行“违法建筑应拆尽拆,违法建筑自拆帮拆强拆相结合,零补偿、有异议的违法建筑由业主举证”三原则,无论单位与个人违法建筑一律予以拆除,为施工改造创造条件。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党员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沙市区全区上下党员干部带头遵章守纪,自查违建。凡是家有违建的,自行拆除,且带头动员亲属拆除。

  “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是好事,我们要支持,这些建筑我们自己拆。”绿化村社区86岁老党员刘斌贤带头响应,拆除自家的违建板房。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动员其他居民进行自拆。

  “以前不少临街商户私占人行通道搭建顶棚,部分街巷24小时不见阳光。这些违建拆除后,街巷亮堂多了。”中山街道江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曌蓉说,为了顺利推进拆违工作,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就开始上门走访、频繁沟通、耐心劝导,赢得了居民认可。

  沙市区将“拉网式、抄底式”大摸排贯穿始终,点到面、横到底、纵到边,全覆盖、无盲区、无遗留,确保“应拆尽拆、全面清零”,健全工作台账,做到分类清晰、要素齐全、内容规范、数据准确,形成存量违法建设查处“一张图、一张表”,清单推进,为全面“清零”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督导考核。各个老旧小区每天拆违的数量、面积,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指挥部,指挥部组织专班人员按照汇总表,实施即拆、即报、即核、即验,到每一个拆违现场一个点位挨着一个点位地核实。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沙市区始终保持高压推进态势,比工作力度、比推进速度、比拆除进度、比平稳程度,进展迅速、成绩突出的小区介绍经验做法,在全区形成“比学赶超、超强攻坚”的氛围。

  以人为本和谐拆违“和为先”

  拆违需要“严”字当头,光靠“严”不行,更要以人为本。

  沙市区在拆违过程中注重把法律政策的刚性与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心系民生,做到人为本、和为先。特别是对困难群众,不仅帮其拆除违建房,更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这种“和谐拆违”方式有效节约了拆违工作成本,化解了工作矛盾,有力保障了拆违工作的顺利实施。

  胜利街道长港路某沿街面馆,违章搭建“前挺后突”,临街是店面延伸违建,后门是房屋主体“背包”,而且刚刚进行过装修,但因疫情期间无法营业,生意颇受影响,又要拆违,牵涉到店主与房东的利益冲突,历史原因、善后处理等问题错综复杂,成为胜利街道王板桥社区拆违对象中的“疑难杂症”。

  通过社区负责人、网格员、志愿者、城管队员不断上门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馆老板最终理解,并请城管人员予以助拆。

  家住解放街道太岳路社区的伍某和妻子的身体都不太好,儿子为精神残疾,还患有尿毒症,需要定期做透析。一家三口一直挤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违建小房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社区工作人员挨家入户登记时,发现伍某不仅符合低保政策,还符合大病救助条件,便主动帮其向民政局申请救助帮扶。

  社区的关怀,伍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前期拆违工作中,他成为太岳路社区自拆违建的第一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伍某将自己的违建房拆除,为街坊邻居做榜样,也为社区自拆工作打开了突破口。

  “拆违工作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拆了之!我们在拆违工作中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致,多讲政策、送温暖和服务,让居民理解拆违、配合拆违、支持拆违。”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负责人说。

  民心是助推拆违的重要力量。沙市区用力度、速度和温度,书写了一份优异的“拆违成绩单”。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