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动“大手术”惠民工程获点赞 从去年开始,沙市区对第一批旧改的55个小区全面实施雨污水管网改造,小区主干道、支路都陆续开挖,用大口径管道替代地下原有管道,雨水污水在新管道的调控下互不干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方还对不少小区原路面实行整体增高,小区内的排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长达数月的“开膛破肚”大手术,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粉尘、噪音的产生,也影响了居民生活。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小区居民积极配合,群众满意度颇高。 “施工对我们前段时间的生活确实有影响,但小区改造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植物园片区居民陈伊说,用几个月的不变,换来今后起码10年以上配套设施的跟进,这笔账不亏。 “这次改造,他们用了很粗的新管子,太好了!”居民刘永秀告诉记者,施工队进场后,负责人就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地下管线及下水道堵塞的原因,还主动告知工程施工情况,让大家认识到雨污分流的意义。 在改造过程中,施工方全力做好施工围挡、道路绕行标识牌安放、道路恢复等工作,尽量减少工程带来的影响。兴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李侨说:“渣土运输车只能在夜间进城,我们只能采取边开挖边外运的模式,抢工期抓进度。” 施工队不仅尊重居民意见,还想办法减少扰民现象发生。他们用人工开挖替代机械开挖减少噪音,趁人少的时候浇筑混凝土方便居民外出,开挖路面后及时恢复原貌…… 施工方的真诚态度和真心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见我们去年腊月二十八还在赶工,有居民提来开水瓶送到工地,让大家能喝上热水!”王板桥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黄轶群说。 此次雨污分流改造,采取严格的分流设计方案,所有的检查井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工程完工后均进行闭水试验。确保污水不漏不渗,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的全部排到污水处理厂,防止市内河道被污染。 源头治理根治内涝顽疾 学党史,落脚点在于办实事、开 新局。 5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竣工后,今年已经过几次强降雨考验。记者走访往年汛期内涝比较严重的王板桥片区、荷村片区、轻机片区等几个老旧小区发现,排水十分通畅,而且路面也修宽了,改造效果明显,居民满意。 “去年7月内涝时,我家淹得特别厉害,积水齐腰深。”家住王板桥社区橡胶宿舍1楼的92岁老人周立娟回忆,是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穿着雨裤把她背出,送到临时安置点。 “今年几次强降雨开始后,我们立即安排党员干部到辖区内一些往年内涝较严重的小区值守。”王板桥社区工作者彭盈介绍,经过雨污分流改造的小区排水能力显著增强,几乎都没有发生内涝,即使产生积水,短时间内就能排出。 “去年一年,我们社区在疏通下水道上就花了4万元。小区改造完成后,荷村片区下大雨的时候基本上不会积水了,下水道恶臭现象也没有了。”太岳路社区党委书记李云霞说。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沙市区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等局部环境,用最小的干预措施,达到最优化的改造效果。“雨污分流改造就像‘变魔术’,积水、臭味全不见了,小区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轻机片区居民常寿丽赞叹地说。 雨污分流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一环,既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加速城区地面积水的排出,也能够从根本上截断污水直排河道,是消除河道黑臭的有效措施。 “此次改造,无论是从工程量还是覆盖的小区面积来看都是史无前例。”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负责人介绍,通过新建雨水管网系统和污水管网系统,在餐饮集中点设置隔油池,防止油污直排市政管网,能够彻底实现雨污水各行其道,彻底实现雨污分流。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沙市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始终,把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民生优先事业来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