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7版:时事关注

第A007版:时事关注

(上接第1版)

  荆沙铁路于1989年通车,后因荆州高速公路不断完善、长江航运能力大幅提高,加上仅有90公里的荆沙铁路为尽头线设计,铁路运量一度大幅下滑,企业潜亏。2013年,为了走出困境,公司党委经过深入分析和广泛市场调研,制定出跳出荆州本土市场、放眼全国经营荆沙铁路的战略,即发挥荆沙铁路作为连接国家铁路焦柳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开展大宗商品“一票直达、一票结算”的多式联运方案,服务西北、西南地区的工农业经济。这样一来,荆沙铁路就由一条“尽头线”一跃成为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

  邹国斌介绍,由两种及以上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称之为多式联运。而由货运企业将“多式联运”全部“大包大揽”的“一票直达、一票结算”运输方式,则是该公司在全国铁路系统的首创。

  这一首创,是被“逼”出来的。当时的荆沙铁路在全国重要潜在客户中毫无存在感,要想让市场认识这一全新运输方式的好处,就必须让客户省钱、省力、省心。公司党委成员牵头成立了若干个营销专班,带着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进口铁矿石铁水联运方案、煤炭海江铁联运方案、出口化肥铁水联运方案、东北玉米海江铁进西南联运方案、美的冰箱“门到门”运输方案等等,一家一家登门拜访……最终,一个个客户接受了他们的运输方式。

  2016年,远在陕西汉中的汉中钢铁公司被荆州地铁公司领导多次上门拜访的诚意打动,决定尝试铁矿石铁水联运。尝试中,汉中钢铁公司马上尝到了省心省钱的甜头,并逐步把境内全段由铁路运输的铁矿石逐步转交给荆州地铁公司进行铁水联运。荆州地铁公司运输科工作人员吴涛以汉钢进口巴西的铁矿石在境内的运输为例,介绍了这一过程。“汉钢的铁矿石进口后,所有的运输环节都由荆州地方铁路公司负责。”铁矿石从巴西经海轮运至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后,由公司运输部门负责国内海船的装货,海船在鼠浪湖装上铁矿石后,先航行到张家港华达码头,由江船分驳后继续西进。经10余天的长江航运,这批铁矿石到达荆州港。在起驳装上火车后,铁矿石经荆沙铁路转轨国家干线焦柳铁路,抵达陕西省汉中勉县西站,再经专用线运抵陕西汉钢。

  “汉钢的铁矿石进口全程物流服务,最少需要六个环节才能构成完整的供应链,每个环节都必须由专班专人负责,现场值守,保证多环节的运输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货物低成本、按期保量运达目的地,让客户省钱省心。”邹国斌说,这种“多式联运+一票直达、一票结算”的运输方式,因过程过于复杂曲折、所耗人力巨大,没有铁路企业愿意涉足,如今却成了该公司的独特竞争优势。

  “这批铁矿石从舟山港航运至荆州港,再从荆沙铁路沙市南站到陕西省汉中勉县西站……从地图上看,虽然这条运输线路比铁路直达绕了弯路,却因大部分由水路运输,大幅降低了运费,从而为客户节省了大笔的运输成本。”邹国斌介绍,这种运输方式,既让只是一条“尽头式”的荆沙铁路找到了在全国运输大格局中的独特位置,也让该公司的运量实现连续四年快速增长。2016年,该公司完成运量133万吨,第二年就猛增到260万吨,2018年更是增加到408万吨。2020年在新冠疫情中更是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全年完成运量457万吨。今年元至8月已完成运量328.8万吨。

  邹国斌说,做“多式联运+一票直达、一票结算”就是做优质服务,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将企业的劣势转变成优势。由于所载货物并非都适用机械卸车方案,曾有一次,为保证一批化肥及时转运装船,不失信于客户,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用脸盆、铁锹,顶着烈日,在近40℃的高温下,一盆一盆、一锹一锹,人工卸下3000多吨散装化肥。一次,有一趟运往广东的冰箱专列,时效性强,运输组织要求高,在装卸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硬是挥汗如雨地人搬肩扛,通宵装载完3000多台冰箱,保证专列在规定的时间启运。

  “多式联运+一票直达、一票结算”,凝聚起市地方铁路公司干事创业的激情,企业的朋友圈也变得愈来愈大。

  谋在远处立足荆州布局全国

  “头脑风暴”在荆州掀起,一个个改革创新项目在荆州地方铁路公司的学习讨论中萌芽——要聚焦重大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布局、重大瓶颈破解、重大要素保障,着力重大改革创新。

  公司党委成员一致认为,从市委部署中,荆州地铁公司看到了重大的政策机遇。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市将打造“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集疏运体系,加快打造长江中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全力争取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第四批试点。荆州地铁公司一定要站在荆州市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荆沙铁路的未来发展。

  邹国斌表示,荆沙铁路近年来的发展,就是进行重大改革创新的结果;荆沙铁路要想继续快速发展,就必须要继续坚持重大改革创新不停步,特别是要做到”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创造性推进工作、以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

  在公司学习交流活动中,公司党委认为,“荆州在哪里”“荆州怎么办”的发问,对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铁路职工更为重要。荆沙铁路走出困境的经验说明,正确分析荆州的区位优势,以此寻找发展的着力点,是下一步务必继续坚持的方向,现阶段,要站在更高位置,谋划更大平台,寻找更快发展道路。

  党委一班人在讨论中指出,目前尽管铁矿石的“多式联运”业务持续增长,但是现有散装码头能力不足的问题,制约了荆沙铁路“多式联运”业务量的进一步大幅度增加,因此急需对散装货物港口进行扩能,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对一系列讲话和文件的学习,大家进一步形成了共识:不能仅仅站在铁路看荆沙铁路,一定要站在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的高度来谋划荆沙铁路的未来。在“头脑风暴”中,邹国斌和党委一班人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构想:以已有的“铁水联运”业务量为依托,在荆州谋划建设一个大宗进口散货中转集散地(交易保税区),中西部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在此采购,然后由荆沙铁路组织运往企业。如果这样的项目能够建成,对提高荆州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扩大对外开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公司党委一班人正就此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分析。

  大研讨活动已转入查摆检视环节,市地方铁路公司干部职工正以刀刃向内的精神,继续将大研讨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十四五”开局起步结合起来,与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更好体现一家国企的责任担当……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