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金色盾牌”守护“绿色宝库”

    长江大保护荆州在行动

  石首天鹅洲连续10年未发生重大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案,缘于——

  □记者张明金通讯员卢贻斌周骏

  长江九曲回肠,荆江段以“险”著称。在荆江北岸的石首长江故道,坐落有白鳍豚、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自然博物馆”,这个地方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天鹅洲。

  石首市公安局以牢固护好大自然赐予的“自然遗产”为目标,通过健全治安网格化管理,持续筑好生态保护网,使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2011以来,天鹅洲辖区连续10年无重大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等刑事案件发生。

  天鹅洲常住人口仅1万人,辖区内却同时拥有麋鹿和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理环境特殊,前些年曾发生过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猎杀珍稀动物案件;也曾发生保护区内土地和水域、麋鹿吃农民庄稼的纠纷矛盾。

  石首市公安局将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整体推进,天鹅洲派出所分别在两个保护区设立警务室,实行警力前移,以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会治安秩序稳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秩序等为重点,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针对长江故道横穿、隔离成岛内岛外三部分的地貌,民警创新巡逻机制,采取视频巡查与警车巡逻、快艇巡逻和无人机巡逻相结合方式。同时,积极发动“群防群治”作用,指导两个保护区建立群众巡防队,随时发现、跟踪、传递和处置警情,一体化巡防实现动态社会治安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覆盖。

  2018年6月初,8名男子用电捕鱼设备,在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施非法捕鱼,还用手机拍下拣鱼视频上传至微信朋友圈。渔获物以鳜鱼为主,重约40斤。民警迅速出击,不到1个月就侦破此案。

  为实现生态修复,更好发挥社会震慑和宣传效果,石首市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提出生态修复建议,犯罪嫌疑人自筹资金19200元,购买64万尾鱼作为生态补偿,在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增殖放流。

  为鼓励全民参与长江大保护,天鹅洲派出所将入户走访与法律知识宣传相结合,经常性走街串巷开展法治宣传,对群众举报的每一条线索,第一时间核查,一经查实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使群众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促进绿色新发展”思想共识,主动参与绘就天鹅洲湿地生动的风景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