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安娇姣佘海艳张明金 南联北拓交通畅,宜居宜业绘美景。这是近些年荆州城乡巨变、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活力充沛的美丽乡村,融合出荆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鲜活生动的灵气,重塑着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路,不断在荆州人的脚下延伸;梦,持续在荆州人的眼中实现。从古至今,荆州都以不甘人后的姿态,在赶超发展的道路上奋力争先,勇立潮头。 而今,荆州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干部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幅提振,群众的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整个城市“面子”越来越靓,“里子”越来越实,一帧帧幸福画面鲜活呈现。 交通发展“骨架”从“筋骨”强健到“脊梁”挺立 11月22日,一则《荆州将新建一座跨江汉运河桥,复兴大道向西延伸》的消息刷爆全网。荆州复兴大道跨江汉运河桥工程项目位于荆州高新区,东接复兴大道,西接正在规划中的复兴大道西延线。完工后,将进一步优化市区路网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城市发展的“骨架”。而不断“生长”的快速路,只是荆州拓宽城市“骨架”的一个小块头。 打开荆州交通地图,一张立体通达的交通大网正在荆州大地加速编织——农村公路穿山越水,过江通道飞架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飞机航线不断延伸,主要港口通江达海,铁路网络辐射全国…… 荆州依水而兴、因港而盛,拥有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占全省的45.5%。为用好这条“黄金水道”,荆州在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同时,打好“多式联运牌”、做活“水文章”,加快建设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 4月13日上午9时30分,随着一声嘹亮汽笛鸣响,装载100标箱“荆州造”美的冰箱的货轮,从荆州盐卡港区集装箱码头解缆起航,缓缓驶出港口。这艘货轮一改过往需在武汉中转的运输方式,直达上海再发往海外市场,物流运输时间缩短3至4天。 荆州水路货运量占综合运输货运量比逐年提升,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持续保持增长。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拔地而起,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物流节点30多个,每月通过快递发出电商包裹近400万件,居全省第二。 出租车播放着音乐,以近70公里的时速行驶在复兴大道上。车上,刚从珠海回荆的裴女士少了以往心急火燎赶飞机的焦虑感。“以前,每三个月我就要带着孙女来回跑一次,在换乘中备受煎熬。”裴女士说,如今,随着荆州沙市机场航线、航班越来越多,“双城”生活更加便捷。不仅如此,荆州沙市机场还吸引着荆门等周边城市的旅客从荆州乘机飞往全国各地。 如果说国省干线、快速路、高速公路等要道构成了交通的主骨架,那么农村公路就像延伸至大小村落的毛细血管。 “十三五”以来,全市交通系统将交通建设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全力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7543公里,建成2491公里“美丽农村路”,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8个,示范总数全省第一。 在松滋市街河市镇新星村,高标准的“四好农村路”串起一座座星罗棋布的小村落,让原本交通不便的新星村发展为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一条条连接城乡的公路,就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打通了乡村振兴“微循环”。 水陆空铁“四位一体”大交通格局,给荆州及沿线城市的交通格局、产业格局、经济版图带来巨变。 市委书记吴锦说,省委作出建设祖国立交桥、打造内地开放新高地的决策部署,对荆州尤为重要。荆州得中独厚,湖北之中,也是中国之中。当前,荆州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四港联动的趋势。 (下转第2版) |